顺义汽车油价调整-顺义加油车

tamoadmin 2024-11-05

1.清华教授权:燃料电池商业化面临“三长两短”|电动车百人会2019

2.出租车司机,公司有保交通意外险,我还想给我的车子弄份汽车险,求介绍

3.有些出租车公司为什么不给出租车司机上社会保险

4.200分!!!北京现代汽车资料还有优缺点

清华教授权:燃料电池商业化面临“三长两短”|电动车百人会2019

顺义汽车油价调整-顺义加油车

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权演讲

国内对发展氢燃料电池车已部署多年,但正式进入商业化仍有一段长路要走。1月13日,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权在参加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时表示,目前我国推动燃料电池商业化面临“三长两短”,建议对氢能和燃料电池 汽车 更加重视。

权表示,中国的经济正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经济质量增长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的破坏与重塑,在经济质量型增长的过程中,中国可以通过发展氢能,去创造新的巨大的产业链引领全球。

在提到发展氢能时,他用“三长两短”概括了产业面临的现状。即,我国有丰富廉价的氢能资源,巨大的商用车市场和很大的补贴力度。但同时,我国也存在产业链不完整、不配套,以及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的差距大等问题。

权建议,要慎重稳健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放第一,另外,目标一定要定得高。“我认为动力系统是可以做到每千瓦时60美金的,我把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所用材料重量算了一下,规模上去了就可以做到。”

今天我想说的是,燃料电池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它的路径和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第一,我们今天谈燃料电池 汽车 ,实际上高度我认为要拔高。

因为燃料电池 汽车 只是氢能源的一种实现形式,而氢能源将对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氢能源将颠覆两个行业:一是会颠覆交通,交通里主要是 汽车 , 汽车 占90%以上;二是会颠覆能源,因为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应用,中间氢能是最好的连接点。我国去年是82.7万亿的GDP, 汽车 和能源两个行业都超过了10万亿,再加上消费电子、房地产,四个行业是40多万亿,氢能将颠覆两个10万亿行业。所以,对氢能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还可以进一步强调。

第二,中国的经济正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

数量增长经济是长胖,今天不行了,长胖长不动了,于是我们就往产业链上游争。经济质量增长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的破坏与重塑,就是要破坏这个产业链中间的核心部分了,然后进行重塑。

中国能不能创造新的巨大的产业链,去引领全球有没有可能?比如说像高铁这个体量不大的领域我们就做到了,这件事情引领了全球。中国这么大的消费市场,什么产业链是可以的呢?答案就是氢能。

氢能的影响会涉及到全球GDP超过1/4的额度,所以这个产业链是推动我国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同时继续和全球进行分工与分享的领域,就是不用打仗的领域。所以,我们在传统产业链上是非打仗不可的,但是氢能产业链上一定会引领并吸引全球合作的。

全球的合作我们靠什么呢?第一,靠我们并跑甚至领跑的技术,第二,靠我们巨大的市场规模。要从能源的角度去看待氢能,不能仅仅从 汽车 这个交通工具的角度去看。如果从能源格局的高度去看待氢能的话, 汽车 只是一部分,包括燃料电池电堆,比如怎么规模化,规模化的重点不在 汽车 上,重点在储能,一个中型风电场的储能所使用的燃料电池功率总量相当于1千辆公交车,1千辆公交车多费劲,但一个风电场的市场更容易开拓,更容易规模化。所以我觉得,从燃料电池规模化降成本的角度、可能储能更重要。

中国发展氢能,特别是燃料电池 汽车 ,我们有“三长两短”,我们有三个长处是外国人没有的:

第一,我国有丰富廉价的氢能资源,这是非常适合于我们引领全球的。

我到日本、韩国、德国、挪威、加州这些地方去看加氢站基础设施的时候,大约他们平均氢气的最低使用成本8美金,加氢站还不挣钱。中国的工业副产氢气今天我们已经能够做到了4美金交给用户,制氢、储氢、运输氢是可以挣钱的,全环节都可以盈利的。4美金就是30元人民币,40元人民币和60美金的油价等同,30元人民币就意味着比柴油要便宜了,今天是可以做到的。仅仅一个氯碱行业100万吨的工业副产氢气,可以供200万辆 汽车 使用。氯碱算小的,还有焦化厂、钢厂,我们现在大量的石化厂的脱氢装置,更加巨大。

我们最近派了16个人、两个组进驻京东、进驻菜鸟等物流公司来研究氢能在物流车的使用场景,究竟切入口在什么地方。

调研的结果:第一是物流车;第二是公交车,公交车拉动力没有物流车大,碎片化的政府市场不好做。第三是增程式的小轿车,就是出租车的增程,平时都是用电,跑长途或者某一个关键时刻起动氢能源,因为他们的换车点几乎很固定,有少量的加氢站就可以了。第四是大卡车和固定区域车辆。我们有巨大的商用车的切入口,这个切入口也是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的。我们刚刚调研完,像京东在北京有4个分拨中心,比如顺义的分拨中心600多辆物流车,一个加氢站可以每天2吨的氢气用量,这样的加氢站怎么能不盈利?商用车这个巨大的市场是任何一个国家没有的。

第三,补贴力度很大,我自己觉得现在的技术水平基本上可以让FCV燃料电池 汽车 和普通的物流车、公交车几乎等价了,再过两年,如果补贴不变也许会倒挂起来了。

“两短”主要为:

第一,产业链不完整、不配套。中国的氢能是从小公司开始的,几乎全是初创企业,从技术部门发动的。现在大企业进来时间还很短,但是日韩是大公司发展的,所以我们的产业链不完整、不配套,成本降不下来,一个进口的空压机几乎相当于人家整个动力系统的成本,这是不可以的。

第二,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的差距大,动力系统的膜电极,空压机,氢泵以及储氢瓶,加氢枪和软管等加氢站的关键部件都是进口过来的,高压氢用材料这些东西都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安全性隐患巨大。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在的氢能源太热了,我们一定要慎重稳健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放第一。第二,目标一定要定得高。

我认为,动力系统是可以做到每千瓦时60美金的,我把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所用材料重量算了一下,规模上去了就可以做到;第二,铂载量,我们做商业化的不怕铂载量大,因为铂是可以不卖的、可以回收的、是硬通货,可以用融资租赁方式解决的。

能源现在已经到4美金了,所以燃料电池成本目标对大规模商业化非常重要的,这个目标就是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不要补贴了,我们不需要补贴依然可以商业化,那时候氢能将飞速发展。

出租车司机,公司有保交通意外险,我还想给我的车子弄份汽车险,求介绍

打印版2004年2月,北京朝阳区出租司机王某在驾车行驶途中突然感觉胸闷、憋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亡。5月,北京顺义区出租车司机李某,在驾车时突发心肌梗,被乘客送往医院抢救途中亡。10月,一辆出租车行至北京东三环农展桥附近时,司机赵某突然猝,乘客情急之下跳车逃生。在朝阳区东风桥下,一名出租车司机被发现因为疲劳驾驶,突发疾病致在驾驶途中。穆奕摄(资料)2005年2月,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桥西北侧的一片荒地里,一名北京银建出租公司的司机被发现猝在了自己的红色富康出租车中。近期,记者通过对北京,武汉,南昌等城市出租汽车司机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在当前的营运环境下,各地出租汽车司机正在承受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的生存隐忧。部分出租车司机表示,车到期报废了可以重置,可健康却无法挽回。连续18小时的工作导致开着车就睡着了“自从开上了出租车,我们就没有过过正常人的生活。”记者在武汉采访时,一群每天聚在一起吃午餐的出租车司机描绘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没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说与家人团聚,就是和家人一起吃顿饭,也都恨不得要‘千年等一回’了。”出租车司机在等客的片刻睡着了。(资料)北京安贞医院的专家介绍,长时间精神紧张、长时间超负荷驾驶在狭小空间里长时间保持坐姿,造成静脉血栓,继而引发肺栓塞是出租司机猝的根本原因。中国经销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劳动法专家强磊一次从外地出差回京,在首都机场打了一辆出租车回家。谁知刚一出机场高速,司机就睡着了,车开始在马路上“划龙”,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而更让他吃惊的是他得知这位司机是从早上5点钟就开始工作到晚上11点,接他的时候已经连续工作了18个小时。无独有偶,南昌的一名的哥在交叉路口等候红绿灯时,竟在车上沉睡了2小时。晨练的市民以为司机发生了意外而报警。直到“110”民警和“120”急救人员紧急出动,把他抬上救护车时才醒过来。强磊经过一年时间,通过对北京6家出租汽车企业和200多位的哥的调查了解到,北京的哥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每天超过法定时间6小时;每月工作时间427小时,比法定的252小时多168小时,一年工作585个工作日,是法定工作日220天的两倍半。“我们这的出租车司机每天8小时以外的时间才是真正为自己干的。”北京一位出租车司机以夏利车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说每月司机须上交公司车辆承租金4300元,缴“三险”230元,汽车每天行驶三百多公里,油耗为2100元,个人调节税60元,各种罚款和汽车修理费最少各100元,这样每月至少必须支出6890元。此外,公司每周召集半天学习必须参加,每月最多工作28天,再减去这2天不工作的汽油钱140元,司机在28个工作日内平均每天要支出241元,以每小时平均收入30元计,一般8小时才能完成。“的哥”吃饭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资料)这种情况下,出租车司机只有靠延长工作时间、疲劳驾驶来增加收入。现在北京出租司机的月基本收入在1000到2000元之间,低于北京的平均工资。北京市的一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为保证自己每月2000元左右的月收入,北京出租车司机70%以上的司机每天工作11-13个小时,20%工作13个小时以上,工作时间保持在劳动法规定的8小时左右的司机不足10%。记者在对南昌市大众,长运等多家出租汽车公司近30名司机的调查采访中了解到,以承包形式运营的出租车司机,每月上缴给公司的费用在4800-6000元左右,除去税费和请司机的工资,一辆车的月收入约2000元,这还不包括违章罚款等费用。而且由于目前油价的上调,每辆出租汽车每月运营成本大约要增加400-500元左右。许多司机除了睡觉之外的所有时间都在马路上揽活。由于工作时间太长,出租车司机这个庞大的“疲劳驾驶族”,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安全的一个潜在隐患。体检属于“掉河里才算洗一次澡”积劳成疾,仅仅是出租车行业频发猝事件一个方面的原因。在工作过程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饿”成疾、积“尿”成疾,已导致了我国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身体素质的整体下降。去年10月,北京医院对233名出租司机进行了体检,体检结果非常令人担忧:患有前列腺肥大的占43%,高血压的占38%、肥胖病的占32%、高血脂的占31%、患腰椎、颈椎病的占31%。许多司机身兼数病,完全合格的体检报告不到20%。而根据免费为出租汽车司机体检的南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情况显示,疲劳综合症,胃病,前列腺疾病,腰腿综合症等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的职业病。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吴海根说,参加体检的6000多名司机,多数都有不同的疾病,患一种以上疾病,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司机高达40%以上。“车是年年都要检,但我们司机的体检那就要算是‘掉河里才洗一次澡’了。”北京出租车司机高杰文说,“这个行当就是吃老本,等身体毁得不行了,就被自然淘汰了。”北京许多“的哥”就是这样在路边流动摊上解决午饭的。李松摄北京、武汉等地的出租车司机一致反映,出租车公司除了要求司机时时刻刻对车辆保养之外,从来不跟司机谈身体保养,更不用说组织体检了。南昌市大众出租汽车公司的司机闵华开了8年出租汽车,每天大约都有超过12个小时的时间在车里。一个月前,南昌一家医院推出免费为出租汽车司机检查身体活动,他去后发现除了原来检查出的胃病已经发展成胃溃疡外,又增加了重度前列腺肥大。闵华说,在那里作过检查的司机,这些毛病大都有,只是轻重不一。有关专家介绍,出租车司机因长时间固定坐姿,对颈椎、腰椎及骨关节都会造成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出现头晕、腰背疼痛、全身乏力、四肢麻木等一系列运动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受损的表现。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状况,导致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有的司机因为长时间憋尿导致肾功能损伤。“可以说,出租车司机是一个伤病累累的职业。”经济负担偏重精神压力与日俱增“运营出租车是一个技术含量不高的门生,行业门槛很低,所以,出租车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很高的文化,但这一行却又是一项很细的活。”在武汉开了10多年出租车李佩红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们天天开车在路上跑,哪会没有磕磕碰碰,但我们任何一个司机都经不起大的磕碰,时时处处都得谨小慎微。”她介绍说,在她这些年的出租车生涯中,亲眼目睹了很多司机因为一次大的交通事故而倾家荡产,最后不得不退出这一行业的。今年40多岁的武汉的哥孙必胜说,从事出租车服务的司机大多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一般都是企业下岗工人或郊区农民,一辆出租车运营收入大多是1-2个司机全家的生活来源,所以,我们只要上路,心里都明白自己不能有任何闪失。他说:“只要一出了大的纰漏,就等于砸了一家人的饭碗。”北京双菱出租车公司杨师傅说:“天天开着车在街跑,车子不能出状况是最起码的,就是人稍稍有点病,也不得了。干这一行即使病了也不得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说,他们“根本病不起”,人病了可以等,但是“份钱”不能等,家人吃饭不能等,孩子上学不能等。“不干活光看着一天天的钱只往外出,这心里直哆嗦,比什么病都大。”记者走访的这些城市,出租车司机的月收入大多在2000元左右,每天必须上缴的“份钱”一般在180-220元之间,他们一直反映,出租车司机只要生病达到5天,“里外里”,这个月没日没夜地跑下来也等于白干。由慈济医药联合企业健康体检中心与《信报》联合举办的万名的哥免费健康体检公益活动2004年04月03日圆满结束。在历时一年的体检中,共有近9000名的哥参与了这次活动。慈济体检中心从体检报告中随机抽取4200人进行健康状况分析,其中体检项目未见明显异常的304人,占抽查人数(右同)的7.2%,其余92.8%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健康问题。图为患病率统计。来源:2004年04月03日北京娱乐信报从郊区农村到南昌转包了一辆出租汽车运营的司机吴方清说,他们夫妻俩白天夜晚轮流开,结果吃饭的钱才勉强赚到,没想到出租汽车这么难开,车子已经包下来了,不开下去又不行,现在真不知道怎么办。在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接受记者采访的司机,八成以上都表示,“下辈子再也不开出租车了”。根据南昌市出租车行业协会的统计,南昌有运营资格的上岗司机9000多名,有8年以上车龄的已不到10%,多数是开了3、5年后“卖车走人”。一些司机对记者说,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趁年轻抓紧日夜奔波,尽可能的多赚点,及早结束这“如履薄冰”般的生活。只能用脚发表意见,但更多时候是无立足之地记者在武汉调查时了解到,全市12000多辆出租车中,超过80%以上的运营车辆是由司机全资购买和更新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公司在车辆更新时,还向公司缴纳5000-20000元不等的管理费,司机实际投入的资金普遍超过车辆的实际价值,但按管理部门的要求,司机必须与出租车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后方可从事运营。令司机们不解的是,在相关合同中,出租车千篇一律地成了公司的车,司机仅仅是这辆车的承包人。今年8月,相继有两家公司的两名司机对这种合同提出质疑,坚决拒签合同,结果,这两台出租均被公司派人锁了计价器,有一台车还被人强行撬走了牌照。实际上,这种霸王合同,并非武汉独有,在各地广泛存在。记者在北京、南昌等地采访,出租车司机普遍反映,现在他们与公司签订的合同与其说是合同不如说是一种格式条款,出租车司机根本无协商的余地,愿签不签,不签拉倒,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下岗人员和郊区进城的农民这么多,让他交多少“风险抵押金”和“份钱”他就交多少。1996年,北京市开始对出租车实行总量控制时,对出租车公司向司机“变相卖车”问题进行了清查,所有由司机出资购买的出租车,一律由公司收回。经过清算整顿,原来由司机出资购买并拥有实际产权的出租车也都全部变成了出租公司的财产。此后,新入行的司机虽仍需向公司缴纳出资3-8万元的投资款,但名称却由当年的“融资款”、“购车款”变成了“风险抵押金”、“保证金”或“承包金”。而这些所谓的“风险抵押金”等,不仅没有任何回报,就连最起码的资金利息都没有。在这一行业,司机不仅被剥夺了投资权和投资收益权,而且许多司机在离开公司的时候,这一投资往往被公司连扣带罚,盘剥殆尽。北京市民杨少华花10.5万元从一家出租车公司买了一辆已跑了5年的夏利车,只跑了一年,就被回收报废了,而公司仅退还给了她1万元。她说:“车是我买的,公司一分不投却凭着出租车经营特权,每月收我的‘车份钱’,最终连我的本钱都给霸占了!”北京7万辆车陆续更新销售商争夺出租车市场。(资料)除此之外,在一些城市,出租车公司强迫司机签下的各种不公平的条款简直五花八门,很多让业内人士“看不懂”。有的公司甚至拿这些条款对司机随意罚款。如有的地方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交警罚过一次,公司还要再罚一次。北京的一些出租车司机还告诉记者,交通局曾宣布“被交通局执法大队处罚积分达30分的公司,将被取消一辆出租车的经营权。”很多公司便向司机宣布,一辆出租车的经营权最少值20万元,一个分值就是7000元,谁要犯了事,不仅要受到公司的严厉处罚,而且得托人花钱把罚分摆平。出租车司机权益受到侵害还表现在,国家有关优惠或减免政策迟迟得不到落实或落实起来大打折扣方面。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城区运营车辆减免运营附加税的相关政策,但是,南昌的一些地方对“城区”概念的界定却使出租汽车司机“犯晕”。出租汽车送客到机场,交通稽查人员认为是离开城区运营,要求他们必须交纳516元的费用。结果,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司机敢送客到机场。此外,一些公司给车辆上保险是“内保”,就是不去保险公司,由公司内部消化。司机李慧军说,他的一个朋友在长安街出了事故,赔了对方4000多块。想走保险了,公司说:“走保险,连打带罚也差不多了,你还不如自己扛着呢!”结果,这钱他还得自己掏。一般大公司有自己的修理厂,公司的事故车都到那里修去。但是如果别处花500的,这里就要要800。因此好多出租车司机一旦出了事故,只好自己兜着。维权之路屡屡受挫因难以忍受经济长期被盘剥,权益屡屡受侵害,一些有一定文化的出租车司机拿起法律武器,试图通过诉讼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事与愿违。近两年,在各地出租车司机与管理部门及出租车公司对薄公堂的报道虽屡屡见诸报端,但真正胜诉的却寥寥无几。“黑车”对北京出租车行业的冲击也是很大的。图为北京大兴区某高校门口“趴活”的“黑车”。李松摄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先后有北京、重庆、成都、武汉、厦门等地的出租车司机状告行业管理部门和自己的公司,尽管他们的行为直接引起了社会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但最后不是以败诉结束,就是有始无终,不了了之。今年7月,武汉出租车司机王梅与其公司的一起出租车纠纷被判决胜诉,但这一判决却令当地出租车司机大跌眼镜,被他们讥为“是国家法律对整个行业的嘲弄”。原因是这名司机通过借贷12.6多万元购买了一辆富康988挂靠在一家公司名下从事出租车运营,不到一年,这家出租车公司即要求其与公司签订承包合同,王梅拒签而被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很快作出裁定,将车辆所有权判给了司机,将车牌、运营证等判给了公司,令出租车司机们哭笑不得。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当天,邵长良等三名出租车司机向北京市运输管理局提出个体经营出租车申请,向出租行业的垄断发起挑战。此申请后来被市运管局否决。但是,邵长良等人此间的行动轨迹引起众多出租司机、媒体乃至学界的极大兴趣。田乾峰摄武汉市一位常作为出租车司机诉讼代理人身份出现的老出租车司机说:“前几年,出租车司机打官司,有关部门还受理,近几年,随着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及政府管理部门纷争的增加,出租车司机的诉讼有关部门干脆不予受理了。”他说,“很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一听说原告是出租车司机就摇头,有的甚至推说上头有规定,有关出租车行业的案子一般不接。”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至今普遍没有建立或拥有专门代表出租车司机群体利益的机构或协会。各地的所谓“出租车协会”,大多是由出租车经营公司作为成员组建起来的,有些协会虽象征性地拥有少数司机会员,但也因不被广大司机认同或不能代表大多数司机的利益而流于形式。而出租车公司的工会,也基本是企业正式员工参加,而与同公司保持松散型合同关系的出租车司机无关。重庆出租车司机杨孝明告诉记者,这种状态造成了出租车司机这一弱势群体与政府、企业之间沟通渠道的严重不畅,其合法权益很难通过正常渠道得到应用的维护。南昌市2003年“十佳的士之星”朱彬在为同行调解交通事故纠纷时,被人一拳打,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司机还通过交通广播情绪激动的讲述自己有过的受伤害的经历。一名司机说,“我开这么多年出租汽车,总的感觉是,社会在快速发展,而我们在倒退。”(完)记者:熊金超曾曦勇

在道德方面,都是由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去陶冶公民!

在经济方面,都是外来的和尚在指导我们念经!

在社会方面,都是真实的谎言!

在历史方面,编了在骗,骗了再编!

本文来自: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bbs/b42i50974.html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有些出租车公司为什么不给出租车司机上社会保险

2月28日,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张伟在广播上听到一条消息: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三部门负责人表示,全国各地将逐步推行出租汽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代替目前承包挂靠制;同时还将普遍开展以车辆承包费用(即“份子钱”)、社会保险、劳动收入、休息休假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

那一天,张伟和往常一样,凌晨4点钟起床,坐两个小时公交车从顺义到城里交班拿车,开车开到下午1点左右,正是犯困的时候。本来已经昏昏欲睡的张伟,听到“份子钱”三个字顿时精神了起来。

开了近10年出租车的张伟觉得,无论是企业员工制还是承包挂靠制,都是要交份子钱的,如果份子钱真能跟公司协商有所降低,日子会好过一些。

但直到3月5日,张伟也没从公司方面听到任何好消息。

张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北京出租车司机本来准备在2月27日和28日举行罢工,因为油价一直在涨,份子钱却一直不降,出租车行业越来越不好干,但后来罢工并未成行。

“出租车行业的问题远不是员工制、工资集体协商可以解决的,当前出租车行业存在的份子钱高、黑车多、出租车司机频频罢工、打车难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出租车行业数量控制、准入限制等管理体制导致的行业垄断。”长期关注出租车行业改革的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由晨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份子钱背后的垄断体制

“份子钱已经从以前的1000多元涨到了3200元(张伟是双班司机,双班车每车每月向公司交份子钱共6400元;其所在公司单班司机每车每月交份子钱5000元左右),油价也从原来的每升三四元涨到将近每升8元,但收入却没有相应增长。我现在每天早上起来,脑子里就要算一下,交给公司3200元的份子钱挣够了没有。一个月拉活的钱,1/3交给公司,1/3是油费,剩下的1/3才是纯收入,也就3000多元。所以基本上一个月有一大半时间是白干的。”谈到份子钱,张伟不由地激动起来。

和张伟一样,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出租车司机都要向公司交份子钱,而这和当下的出租车经营模式有关。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出租车行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公司经营模式,也称承包挂靠制,即出租车经营权(即平时所说的牌照)归公司所有,由公司买车把经营权承包给个人,个人每月向公司上缴份子钱和管理费,或由个人出钱买车、一次性支付牌照费(经营权使用费)后挂靠到公司名下,每月只向公司上缴管理费;一种是个体经营模式,即政府把出租车经营权直接授权给个人,个人经营的收入扣去油钱、修理费等,都归个人所有。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是公司制模式下的承包挂靠制,新入行的出租车司机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一般只能选择向出租车公司承包经营权。温州则是少数推广个体制模式的城市。”由晨立说。

在张伟眼里,那些为数不多的个体出租车经营者太幸福了,他们每天只用工作五六个小时,就可以赚取跟张伟一样的收入。

1993年以前,对出租车牌照的审批并无限制,各地出租车行业迅猛发展,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司机收入下降、交通拥堵等负面问题。随后各地开始对出租车行业进行严格的数量控制和准入限制,纷纷停办出租车企业,并停止向个人发放牌照。紧接着各地政府又推行公司制、规模化运营,随着公司之间不断的兼并,原有的牌照资源掌握在少数大公司手中。

2004年,建设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各地政府相继发文确认了出租车行业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实行特许经营,并继续以特许经营的名义对出租车行业进行数量控制和准入限制。

法治周末记者查阅各地出租车经营权出让的相关管理办法后发现,在出租车经营权的取得上,出租车公司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一方面,出租车经营权基本均由出租车公司取得,公司只需向政府缴纳每车每年5000元至15000元不等的使用费(北京等少数地区实行无偿出让,出租车公司无需缴纳使用费),而出租车司机交给公司的份子钱却高达每月每车3000元至5000元。另一方面,对于少量、新增的出租车经营权则会通过拍卖或招投标的方式有偿出让,而由于种种限制性条件,出租车公司之外的个体经营者很难获得竞标资格。

同样长期关注出租车行业的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欧爱文认为,由于对出租车行业实行特许经营,进行数量控制和准入限制,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的经营权形成了垄断性占有,出租车公司在用较少的钱获得出租车经营权后,就可以不劳而获地坐收高额份子钱,而在底层拼命工作的出租车司机却只能分得很少利润,这也是导致出租车司机对公司不满的重要原因。

既得利益者阻碍行业改革

对于现行的出租车管理体制,研究人士多有微词。北京市人大代表沈梦培曾经把北京出租车行业描述为“富了公司,亏了国家,苦了司机,坑了百姓”。

对此由晨立表示赞同。

“出租车公司利用垄断地位获取收入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成本很少有公开数据。2006年北京市出租车运价听证会期间,出租车企业提交给听证会代表的一份审计报告,其中列举了驾驶员工资、车辆折旧费、五险一金、管理费等13项开支。只是出租车公司可以通过会计手法增加经营成本,比如说支付场地费、员工工资等,公司甚至可以把利润做成负值,以偷税漏税,这对国家来说是很大损失。”由晨立说。

由晨立认为,正是由于数量控制和准入限制,单个的出租车司机在跟拥有大量牌照的出租车公司对话时处于弱势地位,在承包费、管理费等方面几乎没有谈判的空间,只有拼命工作以换取跟工作量不相符的收入;同时政府又对市场上的出租车数量进行限制,近年来向市场上新投放的出租车非常少,而城市居民对出行服务需求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了打车难、黑车多等问题的出现。

“现行的出租车行业管理制度造就的行业垄断,是造成当下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改变这个体制,推行''员工制'',份子钱、劳动收入等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并不一定能真正实施下去,整个行业的面貌也不会有所改变。”由晨立补充道。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年来各地也相继针对出租车行业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上海市曾降低份子钱以减轻司机负担;宁波市为了防止市场炒作出租车牌照,制定《宁波市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价格评估暂行办法》,规定凡进行继承、转让和交易的出租车,必须到政府指定的出租车营运权价格评估交易中心进行评估;温州市率先抛弃承包挂靠制而推行个体制。

但由晨立认为,这些改革和三部门最近出台的政策一样,均未触及出租车行业的核心问题,相反,温州市的个体制模式还衍生出了更多的问题,比如温州的出租车牌照由于稀缺性、且可以抵押到银行进行贷款,导致牌照成为资本炒作的对象,牌照价格曾一度飙升到140万元,而温州推行个体制时,牌照用3万元即可买断。

“要改变出租车行业的现状,一定要打破数量管制和准入限制。这个观点我们提了很多年,但行业的改革一直推动不下去,究其原因还是跟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有关。”由晨立分析道。

由晨立对全国多个城市的出租车行业进行过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有些城市的政府部门和出租车公司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触动现行体制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出租车公司的利益。

“即便管理部门和出租车公司的利益没有捆绑在一起,现在那些大的出租车公司也有阻碍行业改革的利益冲动,他们合力也会对政策产生影响。”由晨立说。

由晨立甚至认为,出租车司机本身也是既得利益者。出租车司机之所以对黑车的存在这么不满,并且因为黑车的存在闹罢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黑车的出现分割了他们的利润,一旦把这个行业推向市场,可能对现有出租车司机的收入造成影响。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北京黑车总量就达到7万辆,已经超过正规的出租车数量(6.6万)。

而出租车司机的数量又很庞大,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700多家出租汽车企业,有100多万辆出租车、200多万名出租车司机。

“出租车司机群体一旦对制度改革不满,很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影响,这可能也是政府尚未推行改革的一个顾忌。但我们不能因为改革有风险,就拒绝改革。”由晨立认为,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弥补因改革对出租车司机群体乃至现有出租车公司可能带来的利益损失,比如在出租车行业市场化之后,国家就不用每年对该行业进行补贴,以往每年60亿元的油补就可以省下来对先前进入的行业者进行一定的补贴。

打破垄断后的制度设计

打破数量控制后,出租车行业应以公司制的模式经营,还是个体制的模式经营?出租车的价格是否还要跟现在一样进行政府定价?

欧爱文认为,一旦破除了准入限制和数量控制,是以个体化的模式运营还是公司制的模式运营就不再是问题,这两种模式也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就像开餐馆一样,可以有小饭馆也可以有大饭店。

业内有一种观点是,公司制优于个体制,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政府部门的监管成本。

但欧爱文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合理,个体制运营的出租车司机由行业协会进行监管,这并不会增加管理成本,相反由于行业协会对出租车业的性质更为了解,监管起来或许会更加得心应手。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当前北京的1000多名个体出租车司机就是由在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下属的出租车分会进行监管,改革推行以后,也可以照此思路进行管理。

不过欧爱文和由晨立都认为,由于出租车行业涉及公共利益,政府不能把行业完全交给市场,还应对出租车司机的技术水平、出租车的安全性能等涉及公共利益方面进行干预,制定相应的从业标准。

在把整个行业推向市场之后,欧爱文认为也应改变当下对出租车行业的统一定价机制。

“不同等级的服务应该有不一样的价格。不过为了避免漫天要价等情况的出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可以由政府制定指导价,制定一定的价格区间,允许出租车公司或行业协会根据不同时段的油价、不同的服务等级等进行价格调整。但一定要在出租车的醒目位置明码标价。”欧爱文说。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0分!!!北京现代汽车资料还有优缺点

以下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相互讨论

让我们先从索纳塔说起,的确在上市之初索纳塔赶上了一个好年头,汽车行业井喷,可以说但凡造得出车就有人买(公务车市场只占索纳塔销量的很少一部分,跟其他同级别车一样,难道南北大众,本田,丰田在其企业所在地就不销售的公务车吗?原贴作者拿公务车说事是不是太不厚道了,北京地区用北京现代的公务车,上海地区用上海大众或通用的公务车,太正常不过了吧。中国现在哪里没有地方保护主义啊?你说说看),各各轿车厂家在那两年都赚得盆满钵满(没有索纳塔,就没有北京现代),也就是从那时起很多非汽车行业都往汽车行业里钻,如国内的企业奥克斯(后来退市了,还弄了一身的官司),波导,力帆,还有现在发展得不错的奇瑞,吉利等等。外资品牌也是大举入侵,主要表现在加大中国的投资力度方面,建新工厂,投入更多的车型。经过这3,4年的发展,现在中国的汽车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各大主流汽车企业都把最新款车型拿到中国生产,老款车型竞争力及销量下降很正常,索纳塔在几乎没有改款升级的情况下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你还能在要求它什么?。

再说伊兰特,我觉得中国汽车市场应该感谢伊兰特,它的出现让该级别车辆的销售价格更加合理化,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在伊兰特上市之前,该级别是凯越的一枝独秀,1.6升手动档14.98万,1.8升自动档17.98万元,不要吃惊,这就是当时凯越的售价,而且以这个价格凯越都是供不应求呢。伊兰特上市时的售价为1.8升手动档15.6万,1.8升自动档16.68万元,而且配置还比凯越高很多(顺便问一下原贴作者,在你的文章里拿伊兰特的配置跟索纳塔比个什么比啊,都不是一个级别的车,根本没有可比性,难道你在考虑买桑塔纳的时候拿它的配置跟帕萨特比啊?我真服了你了,不懂就不要瞎说),伊兰特之所以卖得好是凭借着当时的高性价比,使得上市当年累计销量就突破10万辆,击败凯越成为该级别销量冠军。也正是因为当时该级别车市如此大的诱惑力导致各大厂商争相进入,如后来的福美来、307、福克斯、颐达骐达,大家拼配置,拼价格,时至今日,伊兰特最高售价从16.68万降到现在14.18万,凯越最高售价则是从17.98万降到现在的13.18万,竞争的相当惨烈。还要再问一下原贴作者,捷达在中国生产多长时间了?快20年了,在国外早停产了,速腾是最新一代的捷达,上一代是宝来,三世同堂也就是在中国才能出现了。而且毫不夸张地说,现在随便个企业,甚至小作坊都能生产出捷达的配件来,它的成本和技术含量很低,(塌屁股的捷达满大街都能看到吧?)外形又没有竞争力,仅有的优点就是皮实耐用,维护成本低(在汽修市场你几乎找不到他的原厂配件),这种老掉牙的车型他不卖7万谁买啊?伊兰特如果在不换代的情况下生产10年也照样能卖到7万,可那样的话有意义吗?你以为一汽大众现在会因为捷达一个月还能卖一万多辆(4月份据说是19000多辆,占据了一汽大众销量的半壁江山)而感到很高兴吗?它的利润已经相当的低了,加上几乎没有售后配件的收入,我不认为一汽的人能高兴得起来,顶多是脸面上风光而已。毕竟没有利润,企业久不会更好的稳健的发展。我认为追求利润求发展但采取措施不是很恰当才是北京现代销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后面再进一步分析。再说一下海马二代,注意我的用词,不是海南马自达323,因为它已经算是一个自主品牌了,即便只是换了一个壳子。换成自主品牌后,就至少省了所谓的技术转让费等等之类的,成本下降使其有了降价空间,换成海马标志后消费者在考虑购车时必定会多少存在疑虑,毕竟不再是以前的马自达了,让人感觉上就是降了一个档次,降价竞争在所难免,但就不知道他的利润率怎么样了?希望它不是跟一汽一样,只赚回个脸面。所以不要拿捷达和海南马自达323与伊兰特作对比,凯越才是伊兰特的对手好吗。说到这确实佩服通用,在凯越热销的状况下迅速推出凯越HRV以及旅行款,扩展了产品线,增强了凯越的生命力,进一步提升了凯越品牌的影响力,保证了凯越的长盛不衰,通用的营销手段确实很值得学习。伊兰特销量下降与其产品线单一有一定关系,虽然今年推出了5门伊兰特,但其外观,内饰,车长,车重与三厢伊兰特没有太大差异,不像凯越HRV那么小巧时尚。(不得不在提问一下原贴作者,谁说5门伊兰特销售价格比三厢款高出近两万元,说话要负责,同为1.6升手动豪华,三厢伊兰特售价11.48万,5门伊兰特售价11.18万,即使算上三厢目前的优惠的6000左右,也基本就是个平手,何来2万之差?)而且个人感觉5门车目前在中国市场似乎还不太适合,还是纯的两厢车更好一些。像凯越HRV那样去掉了后屁股,车重减轻不少,相应油耗更低(在高油价的现在这点相当重要),车价也能便宜一些,还有就是现在的消费者更加年轻化,时尚与实用兼顾,两厢车灵巧方便,上下班代步足够了,后备箱的使用率能有多高呢?我觉得这才是目前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更多的选择两厢车的原因,而且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逐步成熟,两厢车销量会进一步提升。欧洲目前两厢车的销量就占总销量一半左右,中国目前只有五分之一左右。伊兰特销量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推出07款伊兰特,降低了部分配置,可售价保持不变。推新车没错,但降配不降价甚至提高售价(老款伊兰特曾最高优惠1.5万左右,推新款后目前好像只优惠6000左右,应该是为了保证利润才这样的吧)那中国消费者可是不会买账的。目前行业里的普遍做法是在推出新车时都是增加配置,销售价格与原来保持一致甚至更低以保持其竞争力。07款伊兰特降配在外观上主要体现在基本型由以前的铝合金轮毂变成现在的钢轮毂,可能有人就说了,其他竞争车型凯越,颐达骐达的基本型也是钢轮毂啊,我们伊兰特与其配置一样销售价格更低,还是有竞争力啊。那你们可就错了,大多数消费者可不会横向的去对比07款伊兰特与凯越,只会纵向的去对比07款伊兰特与老伊兰特(这可能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不够成熟的表现之一吧?)你比以前减配置了,为什么价格不降?当年伊兰特成功就在于高性价比,现在通过对比竞争车型,为了降低成本,保证利润,降到跟人家一个配置,价格又不是差很多的情况下,竞争力自然下降了,销量下滑在所难免。还有一个就是个人感觉07款伊兰特改款不是很成功:后保险杠改的挺好,加了两个现在比较流行的反光罩,显得整车比较厚重。前脸改的实在不敢恭维,感觉还没以前好呢,怎么瞅怎么像夏利。当然,这次07款伊兰特增加深色内饰车型,我觉得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性,虽然浅内饰看着比较温馨,比较符合中国人内敛的性格。可长期使用它可不禁脏啊,而且脏了以后很难看,还不容易清洗,需要经常保养可那也是要花银子的呀。深色内饰应该是将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这块市场的份额会越来越大的。再说说御翔吧,它的销量真的是挺差劲的,但车确实是好车,开过的人都知道,这里也就不多说了。销量不好个人感觉主要是品牌以及内外饰设计上。品牌上的劣势在一段时间内是很难弥补的,同等配置,御翔比竞争对手便宜2万多,即使这样在销量上也没有太大起色,在中国20万以上级别的公务车竞争就是这样,高性价比起的作用不大。不像10万以下甚至10~15万级别,消费者对品牌看的不是那么重,经济实用才是主要的,20万以上级别公务车市场可就不一样了,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可是面子问题啊,品牌很重要,在品牌的基础上,外形一定要大气,个人感觉国产凯美瑞的成功与其外形设计有很大的原因,它的前脸设计简直就是无懈可击,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口味,被丰田称为凯美瑞亚洲版(丰田在美国推出的是北美版),如果国内引进的是北美版可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的销量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网上看看北美版新凯美瑞的外形,那纯粹是为美国人设计的家用轿车,这也就引申出了御翔为什么在北美卖得好,在国内卖得不好的一个原因:在美国御翔凯美瑞雅阁竞争的是私家车领域,它比的是实用价值,而不是中国商务车领域比的脸面问题,所以在中国公务车市场外形上御翔外形上已经输了竞争对手一筹(尽管07款御翔在外饰上的一些改动:前散热器格栅由单横道改成三横道,显得比以前厚重一些;然后前大灯反光照改成了比较流行的银色,显得更晶莹剔透;名字改回索纳塔,以沿用其品牌影响力。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内饰设计上:中控台方里面最喜欢的是雅阁,感觉像坐进太空舱一样,反正我第一次坐进去是这种感觉,呵呵!不喜欢御翔的中控台,CD机与仪表台很不融洽,像是硬生生的嵌在仪表台上似的,感觉它不属于这个仪表台。还有就是空调面板设计的像是一个笑脸(个人感觉啊,呵呵,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这种设计我想对于北美的私家车市场来说还可以,但对于御翔在中国所竞争的公务车市场来说显得很不严肃,缺少商务气息,又输了一筹啊(尽管07款御翔在内饰上的一些改动:为了适应潮流,增加了桃木内饰;并且还推出了深色内饰供大家选择,赢得了一部分市场)。内外饰综合设计相比之下小日本在这方面应该是做了更多的市场调查,他们太了解中国消费者以及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了,知道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车?这一点值得所有的厂家去学习(这不表示我赞同小日本只重外表,不重内在品质,而是想说在设计营销方面多学习,把好车卖出好价好销量才是重要的)。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品牌的看重程度也将不仅仅集中在中高档车型上,会逐步延伸到更低级别的车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对现代以及其他汽车厂家的考验将更加严峻,现代以往在海外的策略(高配低价)需要加入中国特色,因为这里是中国市场,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市场,而且以经不是两三年前现代所认识的中国市场了,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还要做很多的努力。

雅绅特目前的状态呢我觉得应该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在推出之际,瞄准的竞争对手是威驰,飞度等等,当时订的价格跟这两款车比起来可以说是很有竞争优势的,而且当时4轮盘刹在那个级别里独一无二,争得了不少眼球。但我个人认为广大消费者不是这么看和这么比的,更多消费者对北京现代的印象应该是伊兰特的那种高性价比,想着雅绅特比伊兰特低一个级别,价格应该比较便宜(就像前面提到的,消费者只是纵向比,而不是横向比)因此在车没订价之前,受到很多消费者的追捧。价格一出,退订单者无数,1.4升自动标价10.48万,要知道这个价格在当时可以买到伊兰特1.6升自动舒适型了(有疑问的话可以去查查当时伊兰特售价),同一个价格,同为自动档,为什么不买更高一级别的伊兰特,那0.2升的影响能有多大?我想这就是当时更多消费者不选择雅绅特的主要原因。定那样一个价格,让消费感觉就是1.4升的伊兰特,雅绅特和伊兰特根本没有拉开消费者想象当中的那种差距。销量的下滑导致了几个月后的“降价门”,对北京现代的品牌形象又是一次打击。说到“降价门”,觉得北京现代挺冤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别的厂家基本都是暗降(4S店价格优惠,指导价格不变),而北京现代是明降(官方指导价下调),这就使得很多消费者把所有的矛头、注意力、不满啊都指向了北京现代(反正我觉得挺不公平的)。言归正传,07款雅绅特销量进一步下降的原因跟07款伊兰特差不多,通过对比竞争车型(乐风,飞度),4轮盘刹改为前盘后鼓等等等等等(具体不细说了),价格不变(雅绅特价格总被认为偏高,其实这只是基于其成本高的原因,采购部门应该比我有发言权吧?),消费者哪里会买账啊?当然,07款雅绅特新推4个车型,将市场更加细分化,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性和针对性。但比起之前的说到的那些不足来看,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说说途胜,途胜从推出以来,凭借着时尚的外形,高性价比,一步一个脚印(陆续增加手动时尚型型和2驱自动舒适型),走得很稳,能取得现在的销量(4月销量接近4000,千万不要拿这个数字跟伊兰特比,在国内SUV领域,这个数字表明的就是霸主地位)我觉得很正常。途胜推出前,这个级别只有本田CRV和三菱欧兰德,CRV凭借着品牌优势以及很好的定位可以说是完胜欧兰德(个人感觉欧兰德在外形设计上太超前了,太个性了也不好),在中高级SUV市场独树一帜。途胜的推出给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觉得主要就是赢在高性价比上,正如原贴作者所说,这个级别目前缺少竞争(通用正在准备引进一款该级别SUV,以对抗途胜和CRV),谁的产品好,价格合理就选择谁,品牌因素影响比较小,从而使途胜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最近新CRV的推出对途胜又是一个考验,外形及内饰设计上比老款有很大提高,很有竞争力。而且我感觉CRV所提供的2.0和2.4排量更适合着市场。途胜最高配置的2.7V6我感觉高了一些,选择这个SUV车型的消费者毕竟是私人用户居多(喜欢大排量的发烧友只占少数),油耗肯定是个问题,2.4排量应该已经足够了,不知道以后御翔的2.4发动机可否移植到途胜上来(个人理论知识有限,只是单纯的一个想法)?如果能行的话我想途胜的销量还会进一步上升。在多说一句,我觉得途胜买来了不进行改装真是浪费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过加了大包围的途胜,我的感觉那就是完美,太好看了简直。4S店在推销途胜时真应该好好宣传这方面,这是途胜很大的一个优势。

补充说一下对以后北京现代推新车(包括全新车型以及改款车型)时的一些建议及看法:不用追求全球同步上市什么的(御翔在引进时就感觉有些仓促,当然了,在那个时候那个级别市场的吸引力很大),多做半年的市场调查,深入研究中国消费者当前的消费心理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提供恰当的配置(必须避免以后改款时减配的做法,只能增不能减),设计方面融入中国特色,甚至推出只针对于中国市场的车型。

基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暂时先写到这了,对原贴作者文章后面所提的观点还是有很多想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