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价格同比增幅值-汽油价格同比
1.将燃油车挤出榜单前三,2月份SUV销量榜单新能源车型盘点
2.对重卡行业销量的合理化建议
3.哪些事让你意识到“科技似乎并没有想象中发展得那么好”?
4.「人汽」这样的新能源汽车才更有“新”意
将燃油车挤出榜单前三,2月份SUV销量榜单新能源车型盘点
在2月份轿车销量排行榜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抢占了第一二名,而在SUV车型的销量榜单中,前十名里自主品牌车型就占据了8席,进一步印证了国产品牌的崛起。同时,榜单中的燃油车型更是被挤出了前三名,新能源SUV车型成为真正的赢家。?
目前自主品牌转型成功的代表恐怕就是比亚迪了,两款轿车进入销量榜单的前五名,三款SUV进入榜单前十,这种成绩在合资品牌中都不曾出现。
比亚迪宋
比亚迪宋系列包括了宋PLUS EV/DM-i以及宋Pro DM-i车型。月销量51592辆、同比增幅达到了110.3%,比亚迪宋系列不论是从绝对销量还是同比增幅上看,这样的成绩都堪称出彩。
宋系列目前的售价区间为14.08-21.88万,正是国内消费者主要购车的价格区间范围内,SUV车型再加上DM-i系统带来的燃油经济性,非常符合普通家庭购车需求。
3月10日,比亚迪两大主力车型开展专项限时营销活动:下订宋PLUS车系即可享88元抵扣6888元购车款,而宋PLUS全系指导价为15.48万元-21.88万元,营销活动期间,价格下探至14.8万元-21.2万元,或许3月份的销量比亚迪宋系列又有不错的成绩。
Model Y
Model Y自从上市后,成了特斯拉除Model 3外另一款主销车型,甚至超过了Model 3的地位。在2月份,特斯拉Model Y单月销量为25526辆,同比增长37.3%。特斯拉曾在1月份进行降价,价降幅度达到三万多,大幅的降价为特斯拉带来大量的的订单。
但从数据上,Model Y2月份两万多辆的销量相比比亚迪宋系列的五万多,看起来还是差距不小。不过分析下来,Model Y比宋系列的不同配置车型要少很多,又全部是纯电动车型,并且其售价在26.19-36.19万,对比榜单前十名的任何一款车,基本是最高的,所以能有这样的销量成绩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
比亚迪元PLUS
比亚迪元PLUS是比亚迪旗下的一款紧凑型SUV,在2月份超过了哈弗H6,在排行榜中位列第三。元PLUS在二月份的销量为20279辆,同比增349.1%,增长幅度是榜单中最大的。
比亚迪元的市场认可度一直比较高,在新能源车型中的销量比较不错。元PLUS上市后,增加了DM-i车型和造型进行了较大的改变, 在已经积累了一定口碑的基础上,卖的更加火爆。
埃安 Y
埃安也是传统车企转战新能源后做的比较成功的品牌。其首款产品埃安S上市即热销,虽然现在有一部分是通过网约车采购带来的销量,但仍进入轿车类别销量排行榜单的前十名。之后在埃安 Y上市后,该车通过新奇时尚的一些设计和配置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成为埃安品牌新的热销车型。
埃安 Y在2月份为埃安品牌带来12996辆的销量成绩,同比增长也达到335.2%,增长幅度仅次于比亚迪元PLUS,也是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外唯一能够杀进主流市场的新能源SUV。
AION Y系列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经破10万台,今年3月份AION Y Younger车型上市,该车造型设计进行了升级,售价仅11.98万,或将为AION Y系列带来更高的销量。
比亚迪唐
比亚迪唐包含了EV、DM-i和DM-三种动力版本车型,是比亚迪旗舰型SUV,囊括了20-30万级别SUV市场所有选择。
该车在2月份的销量为12029辆,同比增长20%。这样的成绩也说明了市场对这款售价20+的自主品牌车型的认可。
目前比亚迪只有唐和汉两款旗舰车型推出了DM-p动力版本,相对于DM-i主打燃油经济性,DM-p则主打性能。唐DM-p版本车型搭载了双擎四驱架构,零百加速课达到4.3s。
写在最后:
从2月份SUV销量排行榜中不难发现,新能源SUV对传统SUV的侵蚀已经愈发明显,尤其是前三位均为新能源SUV而且销量绝对值也遥遥领先,这意味着传统燃油SUV的市场份额萎缩的比想象中更快。此外,自主品牌的崛起也在这份榜单中能清晰的显现,虽然合资品牌的转型也在加速,但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短时间内似乎还不能对自主品牌构成威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拆车坊,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对重卡行业销量的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得根据不同市场情况指定不同方针.只有把用户的心思摸透了了解了才可以。
2009年中国重卡市场进入了一个“理性、平稳减速”的回归期,发展势头减缓是可以肯定的,2009年全年与2008年相比,整体趋势下降15%20%左右,预计全年重卡产销量在4045万辆。
具体表现利好的一面有:
第一、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要好;出台十大措施, 4万亿元的投资,会大规模拉动内需,刺激重卡的消费。
第二、国家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中明确要求“要将重型货车占载货车的比例达到25%以上的份额”。从今年14月销售数据来看中、重货车合计销量仅占货车全部销量的18.94%,其中重型货车(含牵引车)仅占10.43%,离25%的市场目标还有很大的空间。
第三、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扩大增值税转型范围,允许固定资产抵税,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推进技术进步及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对重卡的需求。
第四、地方政府出台支持建立符合环保要求的车队,在一定程度也会刺激对国Ⅲ、国Ⅳ重卡的需求。例如北京市环保局、交通委、交管局日前联合出台的限制黄标车五环路以内通行的规定。
第五、企业为了刺激消费采取的举措:汽车消费信贷是汽车金融最基本的业务之一。为满足贷款购车的市场需求,拉动内需,满足用户需求,拓宽销售渠道,与金融公司联手共同推出“车贷险”业务,以拉动对自己品牌汽车产品的需求。从2008年11月开始,中国重汽分别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汽车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合作协议,由中国重汽财务公司向购买中国重汽产品的自然人和法人终端用户提供共计35亿元的汽车消费信贷,两家保险公司为中国重汽提供履约保证保险。中国重汽此举则为用户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而且相比银行,企业的财务公司发放贷款的速度更快,转账也更为便利,大大缩短了用户办理贷款的时间。今后用户购车,可以直接通过经销商向财务公司申请,由保险公司负责审核用户资质和信贷偿还能力。审核通过后与用户签订履约保证保险,中国重汽财务公司就可以为符合条件的自然人用户发放金额不超过总车价60%、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的个人按揭贷款。保险事故发生后,由保险公司履行保险条款规定的赔偿责任。
第六、我国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吉林、河北、河南省、黑龙江、湖北、湖南、辽宁、福建、江西、山东、江苏、安徽12个省份已全部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第七、四川震区的重建、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和广州的亚运会也会进一步增加对重卡的需求。
不利的一面有:
第一、金融危机的持续深入与扩大会进一步减少市场对重卡的需求。由于受到经济环境影响,市场对煤炭、电力和钢铁的需求大幅减少,导致货运市场不景气,进而使得对车辆的刚性需求不足,山西等部分地区的货运车辆停运高达六成;港口、物流、矿山、房地产工程等市场的全面萎缩,正在对重卡行业形成整体打击。
第二、2009年1月1日实施的燃油税将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遵循多用多缴(税)、少用少缴(税)的原则。卡车用户的行驶里程长,有的用户甚至是歇人不歇车,燃油成本是所有成本构成中最大的一部分,实施燃油税必然会使得目前重卡用户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这就降低了把重卡当作生产资料用于快速赚钱户的购买欲望。
第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市场对重卡的需求进一步减少,预计比2008年下降20%30%。
2009年对于重卡企业来说是生攸关的一年,注定也是不平凡的一年。虽然2009年14月与去年同期下降了33.87%,但是毕竟14月累计产销重卡16万余辆。现在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因此2009年今后的市场形势对重卡生产企业来说依然不容乐观
1~4月,商用车中的货车累计增长11.99%,高于行业2.56个百分点;而重卡中的半挂牵引车、客车和货车非完整车辆降幅最为明显,半挂牵引车销售降69.21%。同比来看,9类细分车型共有5类车型出现下跌,4类车型出现上涨。上涨的4类车型中,重卡只占一种;而下降的5类车型中,重卡却占3种。因此对于重卡行业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中外市场冷热不均
从2009年14月国内主要重卡生产厂家销售情况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重卡生产厂家与2008年同期相比都大幅度下降。从2009年重卡企业的排名来看,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汽解放和东风商用车下降幅度较大;北方奔驰增长幅度较大,且排名前进了一位;斯太尔技术平台的企业又重新夺回了市场,而且还大幅度地扩大了战场,约占重卡市场份额57%,其中中国重汽市场份额14月连续4个月维持接近30%市场份额,其市场份额几乎等于第2、第3名之和,这就进一步奠定了中国重汽在重卡行业的霸主地位,因此最近吸引世界众多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都纷纷到济南投资办厂争相与中国重汽协作或配套;陕西重汽市场份额略有上升;上汽依维柯红岩也正逐步恢复元气并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纵观国外市场,北美、欧洲、南美、中东和北非几乎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重卡需求衰退的行列。德国戴姆勒集团近日宣布,2009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高达12.9亿欧元,这是戴姆勒10年来的首次“亏损”。而在2008年同期,戴姆勒净利润为13.3亿欧元。其中,卡车部门销量下降表现尤为突出。据财报所指,戴姆勒卡车部门第一季度销售额为49亿欧元,下降22%,亏损1.42亿欧元。德国重卡制造商曼公司第一季度财报称,曼集团净利润相比2008年同期的3.22亿美元,缩减至2.41亿美元,降幅达到43.8%;其中,曼集团商用车业务订单量同比缩减了61%。瑞典商用车制造商斯堪尼亚,第一季度净利润比2008年同期大幅下降93%,至1.79亿瑞典克朗;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订单大幅下降,斯堪尼亚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58.6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28%;交货量为11304 辆,下降41%。瑞典另一著名卡车制造商沃尔沃2月份全球销量同比下滑51%。其中沃尔沃最大单一市场欧洲市场下滑63%,北美市场下滑6%,亚洲地区下滑47%;沃尔沃集团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销售额仅为561亿瑞典克朗,同比骤减27%,亏损45亿瑞典克朗;由于全球市场需求锐减,沃尔沃在欧洲、北美及亚洲市场上遭遇经济寒流,使这一季度成为沃尔沃公司有史以来亏损最为严重的季度。
中国重汽:2009年中国重汽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12.5万辆,其中整车出口确保2万辆,力争2.5万辆。2008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中国重汽自主创新的EGR给重卡市场带来的冲击波,它迫使国外供应商及国内重卡生产厂家大幅度让利于消费者。2009年中国重汽借助EGR产品成本优势,继续稳固在重卡市场上霸主地位,在重卡市场上攻城掠地的同时,大幅度拉开了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中国重汽在逐步完善重卡黄金产业链的同时先后收购、控股并布局建成了济南专用车、青岛专用车、泰安东岳专用车、广西柳州运力专用车、宁德福建专用汽车、湖北华威专用车、四川绵阳西南专用车等基地。
一汽解放:2009年,一汽解放给自己制定的目标10.7万辆,2008年一汽解放重卡销量达10.5万辆。可见一汽解放对于今年的市场并不十分看好。事实上从2009年14月的销售数据上也印证了这一点,一汽解放重卡下降十分明显,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6.72%。2009年重卡的淡季马上就要来临,市场回暖还有待时日,今后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预计负增长已成定局,一汽解放完成全年目标有很大难度,急需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阻止继续下滑的趋势。
东风商用车:2008年东风商用车重卡销售9.2028万辆,东风天龙全年销量达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80%。东风商用车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但是在重卡行业处于第二的位置也是值得称道的。2009年东风商用车给自己定的目标是销售重卡11万辆。从2009年的销售数据来看,这一目标很难实现。2009年14月东风商用车销售重卡23693万辆,同比下降52.13%,虽属重卡第一阵营,若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十分危险。
陕西重汽:2008年,陕西重汽销售重卡6.6万辆,其中出口1.3万辆。陕西重汽2009年为自己制订了7.5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陕西重汽积极推出了09款第二代国Ⅲ“智能节油王”重卡,即康明斯“全勤冠军+节省冠军”双冠王。
为了进一步扩大出口份额同时还积极推出了“SHACMAN”重卡品牌,为了增强“SHACMAN”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陕汽在继续优化产品结构的基础上,针对气候区域的划分,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强化了热区版、寒区版、高原版等特色产品的性能;并将进一步深化“服务型制造”的理念。
北汽福田:2009年北汽福田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是重卡销售6万辆。2008年福田汽车总销量突破40万辆,在国内商用车市场销量保持连续5年排名第一。其中欧曼重卡产销5.7万辆,与年初制订的5.8万辆目标仅差1000辆。2009年14月北汽福田累计销售中重卡(含非完整车辆)为15294辆,运行还算平稳。虽然保住了重卡第五的位置,但是市场份额下降幅度较大,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37.72%;因此完成2009年的目标也不容乐观。北汽福田早就意识到自己在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缺失,为了巩固自己的阵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并为今后图谋重卡领域的霸主地位,北汽福田在加紧关键零部件投资的同时积极推进与世界重卡大鳄戴姆勒公司合作,并及时推出了新品欧曼智能2009版,它包括6系、9系与奇兵三个系列30多个型号,已覆盖载重自卸车、牵引车、货车与专用车等全系列车型。
北方奔驰:2009年北方奔驰为自己制定了3万辆的目标。2008年北方奔驰可谓一枝独秀,不仅提前完成了销售2.5万辆全年目标,销售2.5038万两,行业排名跃至第六位,增幅达67%,并成为唯一完成年度目标的重卡企业。从2009年运行得情况来看,北方奔驰也未能在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2009年14月北方奔驰累计销售重卡9320辆,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0%。
上汽依维柯红岩:2008年上汽依维柯红岩完成了2.0522万辆,这对于动荡不安仍处于整合调整期的企业实属不易。2009年上汽依维柯红岩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2.8万辆,这个目标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为了完成2009年的既定目标,经过长期蛰伏的红岩又信心百倍地推出了红岩特霸、红岩杰狮等新品,希望借助IVECO技术及 TRAKKER品牌提升红岩在重卡领域的影响并夺回先前失去的市场。但是从2009年14月的销售数据来看,上汽依维柯红岩要完成2009年的目标还有一点难度,仍需加紧努力。
安徽华菱: 2008年华菱销售达到了1.2万辆,在重卡行业排行第八位。2009年安徽华菱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1.5万辆,2009年14月累计销售重卡5214辆,与2008年同期相比上升了6.30%,是重卡行业难得保持正增长的厂家,而且市场份额也有大幅度提升。现在华菱生产经营形势正逐月好转,2009年现已连续两个月销售重卡超过1500辆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商用车与发动机》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扩大延期将导致重卡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
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扩大延期化带来的中国经济减速,预计今年重型卡车市场需求放缓。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使重型卡车进口国市场需求下降。随着经济增长放慢,货物运输需求的减少和出口量下降,必然导致出口货物运输的下降;其次是国内消费需求的萎缩,造成国内货物运输的下降。这两个不利用因素将进一步造成物流的萎缩,运力下降、运价下跌,从而加剧了货运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状况,使得重型卡车市场陷入持续低迷的"严冬",不少重卡制造企业去年的销量不如预期,个别厂家已暂时半停工和减低产量。
二、人民币或再升值或贬值对重卡的影响力分析
随着中央政府的经济调控,各商业银行都在一波又一轮地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以剌激和拉动国内的消费市场。这可能给我们一个信号,人民币可能有贬值的空间,但再继续升值的可能性不大。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与弊分析:1、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增加国家税收收入;2、有利于中国进口但不利于中国出口,出口减少可能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加剧低收入群体的支出负担和市场投机行为,可能导致出现通货紧缩;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利于平衡我国的国际收支,改变双顺差的现状;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但吸引海外投资优势减弱;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5、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单纯依靠价格优势的产业受冲击......
作为中国重卡出口的强项所在,人民币升值势必会对中国重卡企业的海外销售造成较大的影响,致使各各重卡企业借助国际市场来保持较高的产销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人民币升值假如2009年人民币如再继续升值,这将使各重卡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大为削弱。反之贬值的话,汽车出口量和出口利润可能会迎来绝地反弹。
三、油价波动变化对重卡影响力分析
燃油税开征使重卡相对的燃油经济优势不断显露出来将有效地控制节制车辆使用,并加速老旧车辆的更新和促进牵引车市场增长,但如果未来含税油价逐步提升,重卡用户使用负担成本大幅上升,运量减少,运价下降,营运收入下降,营运效益下降,老客户车辆会出现报停,致使运输行业的短期衰退,则很可能抑制重卡的消费,也将导致需求下降,潜在客户购买力会受影响。
四、"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拉动内需举措
2008年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措施以维持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些措施主要是以固定资产投资形式来实施的,这对汽车行业来说,无论是直接或间接地都具有有一定"积极作用"和"促进作用"的。
2009年,由"7万亿元"基础建设投资形成杠杆,将带来重卡更多市场需求,市场在国内需求方面也有望明显上升,初步测算自卸车和公路运输车辆将有较大幅度增长,乐观预计需求增长总量20万辆。
作为"7万亿元拉动内需"的基础建设投资措施之一的新建铁路施工项目,对重卡市场的需求作用将存在一定的后续性,今年上半年企望铁路建设拉动重卡产品需求的增长可能性不大。笔者的朋友、重型卡车市场分析专家袁学辉先生日前指出:下半年随着投资立项提出、审批、批准,资金到位以后,投资单位或部门还要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需要一个过程,项目开工后衍生出来的各种需求,供应方还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产生效果特别是体现到拉动重卡需求还要有较长的时间周期。
五、二级公路收费站撤销与计重收费对重卡是相对利好
随着自2009年元旦成品油税费改革正式实施,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政府还贷二级公路的收费站点的撤销工作也已经开始。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工作,将按照逐步,有序的原则进行撤销。据交通部统计,目前二级公路占全国路网的42%。目前在广大农村的二级公路上,有绝大部分的重卡在跑。因此,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站对重卡来说是一重大的利好消息。但笔者担心各地政府还贷二级公路的收费站点的撤销工作将持续很久,并且变性变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中国的最大特色。、
与此同时,计重收费政策将在2009年全面化。目前,全国95%以上的高速公路、省级普通公路都将实施计重收费。2009年计重收费政策实施范围不断扩大,2010年则在全国全方位实施计重收费。"计重收费"是治理超载的一种重要手段,使法规从根源上堵用户靠超载赚钱,而直接地剌激了重卡需要量放大。
六.公路货运总量增长使重卡需求扩大
自2000年以来,中国公路运输货运量和周转总量均大幅增长,全国货运总量每年以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不断增长,同时也带动重卡市场新增长需要达10%以上。随着车辆的平均运距不断增长,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公路运输车辆的需求将在2009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增长率有望达到10%左右。预计2009年全国重卡市场保有量约300多万辆,若按其绝对正比例关系的静态运力计算,预期2009年的重卡市场的增长率约为10%上下,总销量约60万辆左右。
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30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5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45万公里,县乡公路达到180万公里。公路运输车包括普通载货车、公路牵引车、运输类的专用车辆等,公路运输车辆的直接需求动力来源于国内货运总量的指标。
重卡销量与公路运价和燃油价格显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运力大于运量时,公路运价就会下降,运输市场对卡车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减少;当运力小于运量时,公路运价就会相应上涨,市场对卡车的需求就会增加。如果运力供应严重过剩,使得准备进入货运市场的新用户在进入时普遍采取观望的态度,推迟车辆的购买计划,延后车辆的购买时间,导致市场新增需求将近乎为零。如果运价不涨,燃油价格一路飙升,人工成本也不断增长,运输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薄。用户收益的下降往往在整车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传导和示范效应,通过这种传导和示范效应作用,使得整车市场上新增需求就会减少。
七、产能供大于求,竞争更加激烈。
自2005年底起至2008年的近四年期间,重卡市场"井喷",需求大幅上升各主机重卡企业都大幅扩大产能,过高地预计了市场需求和对过快市场变化缺乏应变能力,目前各重卡生产企业产能的过剩,进而将导致2009年的重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八、重卡产品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发展态势分析
1.机、电、气、液、微电子一体化技术及GPS技术等在重型卡车上的应用,将大大增强重卡产品的附加值和科学技术的含量。电子技术的飞快发展与大量地运用,使重型卡车安全性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各主要总成的运行状况,处处都以电子元件感应表明,操作系统大都通过电脑自动和谐处理。
2.外观欧系化发展态势未来在重卡新车型的造型中,将不断吸收具有流行特征的时尚元素,又且创造性地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新造型,彰显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如近年推出的东风天龙、中国重汽HOWO-A7系列产品等。
3.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化发展态势轿车化设计的驾驶室设计愈来愈人性化,为驾驶员提供了舒适工作环境。除停车、行车制动等基本安全措施外,通过配备功能齐全的监控系统,防侧翻系统,以及采取电控、液压、机械3套独立制动系统,大大提高了整车的安全可靠性。节能减排使重卡发动机从机械式发动机向电子式发动机转变,技术路线中电控高压共轨已经成为主流。
4.高速化、提高燃油经济性、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轻量化、单级桥、多档位、大速比、专用和集装箱化是09年重型卡车发展的趋势。
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看,前几年重卡用柴油机行业的产品结构主要有7--8升,发动机功率大多在205kW(280ps)以下,而到2008年发动机功率大多在280~,2009年更有向400ps大功率发展的趋势。变速器向档间级差小的多档位、大扭矩方向发展。多档位、大速比变化范围的变速器改善了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换档平顺性,提高了整车燃油经济性。轻量化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将汽车的某些部件替换,以减轻汽车自重,这对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碰撞安全性和杜绝超限超载都大有裨益。此外,专用车分类更加细化。随着市场上对自卸车、水泥搅拌车、散装水泥车、罐车、泵车等专用车需求上升,专用车市场将成为各厂家必争之地。
哪些事让你意识到“科技似乎并没有想象中发展得那么好”?
1. IT系统的故障和崩溃:尽管科技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仍然存在故障和崩溃的风险,这些故障和崩溃可能会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瘫痪。2. 网络安全漏洞和数据泄露: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黑客和网络攻击者的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安全漏洞和数据泄露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3. 的局限性:尽管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它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它无法完全模仿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也无法替代人类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4.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电子垃圾和废水等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需要我们探索更加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模式。5. 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虽然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它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和沉迷等问题。6. 数字鸿沟的存在:尽管科技发展迅速,但数字鸿沟依然存在,这意味着一些地区和群体无法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好处。这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推动科技的普及和平等发展。
「人汽」这样的新能源汽车才更有“新”意
聚光灯下的“新能源汽车”,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新”。
早在全球第一辆汽油车诞生之前,1830年代,苏格兰人就发明了电动车。即使到了1900年,美国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车数量也几乎是汽油车的两倍。
电动车真正被冠之以“新”,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今年1-4月,国内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到2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增幅依然强劲,但同比过去两年已经大幅慢了下来。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7.8%,去年这个数字为93.4%。
这和人们印象中的持续井喷有些出入,实际上,随着用户消费观念日趋成熟,新能源车增幅正在回落至一个合理的区间。不是为了新能源而新能源,油电切换的时代背景下,节奏比一股脑的速度更重要。
燃油车仍有巨大需求空间
尽管汽车销量仍在增长,但从年初至今,市场上充斥着更多的不确定感。价格战动荡之突兀,强弱分化之剧烈,都远超预期。
方向乱了,未来就更加模糊。特别是关于油、电之争,已经到了割裂的程度。唯电动车论、禁燃油车论甚嚣尘上。相当程度上,车市陷入了非油即电、似是而非的二元对立思维。
在笔者看来,油车也好,电车也好,问题的本质都是用户选择。
无论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大市场,燃油车都还有存在发展的相当必要性。
根据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预期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力争经过15年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很显然,市场的发展远超政策制定者预期,但电车发展快,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就能够全面取代油车。可预见的未来,电车具备部分替代油车的实力,但并不是完全取代。未来相当时间内,油电并存仍将是车市运行主旋律。
有必要考虑以下三层因素:
首先是用户多元需要,道路造就汽车。
中国领土纵深广袤,消费层级多元多样。从北纬18度的海南三亚到北纬53度的黑龙江漠河,陆地横跨5000公里,基于电车物理特征,根本不可能在极寒天气下保证续航。
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落差、房价落差有多大,汽车消费的需求差异就有多大。对相当部分地域使用者来说,油车将始终是刚需。
其次,新能源车增长很快,但电车有天花板。
中汽协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预计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但未来不可能无限扩张。基于中国多元消费需求,电车与油车很有可能达到60:40的平衡。今年初,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提出,2025年将出现动力电池产能周期性过剩现象。
第三,基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产业链安全性考虑。
一方面,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除特斯拉以外,普遍并未实现盈利。无论是资本圈钱造车,还是赔本赚吆喝卖车,当下的新能源车模式显然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国内拥有超过4000万辆的庞大燃油车产能,以及更加多元的供应链体系。无论是基于产业链健康还是产业工人安危角度考虑,都不适宜快速清退燃油车。
更不用说,如果做不到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车辆使用过程中不是绿电补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而基于中国独特的以煤电占绝对主导的能源供给形势来看,如何用可持续的方式提供绿电,又是一个大命题。
在确定性中扫除不确定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大声鼓噪“禁油车、促电车”的观点,不过是似是而非的伪命题。
油车也好电车也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绝不是非此即彼,更多是一种能源上的互补,而不是升级。
实际上,经过数百年的沉淀,燃油车无论产品技术还是体量规模都相对成熟,正在达到技术的顶峰,可以说是集百年之大成,更有与之对应的大市场。从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车市将继续呈现燃油和电动共存共生的发展状态,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当然,传统燃油车面对来自未来的挤压效应,也亟需技术升级和转型。
从油到电渐进性升级的路上,国内最大的油车企业,一汽-大众做出了有益的表率。
那就是守正出奇——在确定性上继续积累、不断精进;在不确定性上坚守底线、用实践去充分验证。
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车市占率达到27%,但硬币的另一面意味着:73%的消费者仍然选择了油车,全年意味着将近1500万辆的乘用车大市场。无论是市场角度还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都有必要将油车市场稳定住、服务好。
这与一汽-大众的策略不谋而合。在燃油车领域,大众品牌对内燃机技术的投资将在2025年达到顶峰。这个过程中,将通过小排量发动机、混动及新能源的技术布局,积极推进技术迭代焕新。
前不久推出的全新探歌,以及全新探岳上搭载的1.5T Evo2发动机,正是德国大众小排量发动机的最新力作。油耗上,发动机的经济运行区域扩大80%,增加八成低油耗用车场景,城市拥堵路况下依然很省油,百公里油耗较1.4T发动机再降低0.35升。动力上,配备保时捷同款“可自动换挡”涡轮增压器,涡轮响应速度提升50%,低速时自动切换为高挡位,转速更快。
在一汽-大众看来,燃油引擎的性能,无论在热效率还是节能方面,远未被挖掘殆尽。这绝不是空话,过去几年里通过对燃油发动机改进升级、精益求精,一汽-大众的“双碳”之旅已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一汽-大众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累计为-10.35万分。相比之下,2021年这个数据是-56.77万分。更前一年,这个数字达到-132万分之巨。
从更加直接的新能源积分情况来看,2022年一汽-大众累计新能源积分为16.06万分,相比上一年的-1.37万分首次实现由负转正。
很显然,评价一个企业碳中和达成状况,绝不能仅仅从电动车一个维度出发。面对新格局下的燃油车市场,一汽-大众坚定用户导向,选择了“坚守式”创新——针对70%用户需求的高能低耗燃油车,在过去内燃机成功基础上挖潜增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终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夯实更多可以掌控的确定。
在旁观人士看来,这才是负责任“碳中和”举措的务实与担当。
油电双驱才能行稳致远
倘若说持续精进的高效燃油发动机是一汽-大众手中的一张王牌,随着电动化战略不断深入,纯电动系列的ID. 家族正成为品牌的另一张王牌。
去年底,就在首款产品上市仅仅20个月之后,一汽-大众ID. CROZZ家族累计销售达到了10万台。这个成绩在所有纯电汽车品牌之中都是最快的。总销量突破10万辆,也意味着一汽-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已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只是刚刚开始。一汽-大众正着力赋予ID. 家族更多高级感,备受期待的ID.7 VIZZION 或将完成这个使命。“以最新的ID.7 VIZZION为起点,我们正在将我们的电动车型扩展到更高等级的市场中”
在笔者看来,ID.7 VIZZION让人明显感受到,大众对于用户的场景化需求进行了深入思考,给出了更具说服力的电动化解决方案。“如何造电动车,如何造好大众电动车”,大众就这个问题有了更多心得。
精髓就在于:把过去内燃机的成功经验带到新能源领域,以“油电双驱”的模式,实现协同发展。一方面,持续深耕燃油车技术研发,在确定性上继续积累、不断精进,另一方面,在不确定的新能源赛道,围绕电动化创新转型、高端向上突破、数智化转型三大维度深耕细作,用实践去验证新能源汽车的价值。
前不久,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新能源汽车跃阶发展项目签约,一汽-大众总经理表示,将要把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打造成“全过程数智化?高质量?新能源”的样板基地。
在我们看来,唯有全过程数字化的工厂,才能打造出真正数字化的产品;唯有生产源头的绿色节能,才是真正的碳中和。
想明白了为什么生产,捋清楚了各个环节的绿链,这样的新能源汽车,相对才有更多“新”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