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醇基燃料油价格-醇基油燃料厂家
1.煤、石油、天然气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能不能替代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3.国内各大炼厂的详细介绍
4.ABCD四大粮商在中国合法吗?
5.碳酸二甲酯国内生产能力
煤、石油、天然气是怎样产生的
天然气的产生
科学家们认为,天然气的形成多数与生物有关,例如礁型的天然气资源。在地质历史中,海洋里生存着大量的生物,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分泌钙质骨骼的能力,在水深、温度、光照和海水含盐度适宜的条件下,这些生物一代又一代地繁殖,便形成了坚固的生物礁。研究得知,钙藻类、海绵、水螅、苔藓虫、层孔虫、珊瑚等等都曾是地质历史中的造礁生物,现代海洋中的生物礁就是由珊瑚和藻类共同形成的。在漫长的地质史中形成的礁体厚度巨大,它们亡后,被沉积物覆盖并埋藏在地层深部,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逐渐成为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物质基础。科学家们通过对地史时期和生物礁的研究发现,在礁体的生物骨骼遗骸中具有成千上万的孔洞和空隙,含有较理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它们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储集提供了便利条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在湖北、四川等地找到了一批产量丰富的礁型天然气田。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现3000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成为天然气。煤矿与石油的成因很类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态。
大量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即称为“石油源岩”。埋没于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热和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多种化学反应之后就产生石油,而石油积存于岩石间隙之间便形成油田。
地壳变动而石油生成
我们最近逐渐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与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描述此种关系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内部的状况。
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400公里,覆盖地球表面的地壳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达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则是由金属形成的“地核”,并以大约5100公里深处分界,分为“外核”与“内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态金属铁组成,内核则主要是固态铁。 地球表面铺满坚硬的“板 块”,厚度约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喷出的“洋脊”产生的,’在 缓缓移动到“海沟”后就沉降于 另一板块下方。 80年代后期,人们学会捕捉地震波传递到地球内部时的立体图,于是发现令人惊讶的地慢活动状况。高温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级卷流”由地底涌上后,以蘑菇形态分别存在于夏威夷和非洲大陆正下方。此外,低温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则以水滴形态占据亚洲大陆及南美洲大陆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们现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内部落热对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级卷注移动的形态而形成的。此种运动不仅影响板块运动,似乎也对整个地球的地质和环境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超级卷流是石油制造者?
现在全球生产的石没之中,有60%是产生了恐龙称霸地球时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页岩”则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页岩主要是由未经氧化的藻类等浮游植物遗骸堆积而成。由此可知当时必须有可让浮游植物繁殖又不会产生氧化的缺氧环境条件,大量的黑色页岩才会形成。
最近发现,石油源岩在此时代的形成似乎与超级卷流运动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涌出的地幔物质所形成的洋脊体积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较低的陆地变成浅海,而浅海则具有可当石油原料的藻类等浮游植物极易繁殖的环境。
浅海地区的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现大幅增加和大量亡的现象,周围的细菌为分解其残骸而消耗氧气,于是出现了缺氧环境。
地球温暖化也会改变深层海水的流动状况,由于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高低不同,较低温但含有丰富氧气的高纬度地区深层海水会流向低纬度地区海洋。但地球温暖化的现象减少。氧气较少的海域因而扩大,无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渐堆积,所留下的大量有机物则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变了石油的性质
由于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遗骸,因此调查石油的性质便可以得知古老时期的生物演化过程和地球环境历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过程。生命是于38亿年前诞生,并逐渐地进行演化,到了距今5亿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时期,爆发性的演化才开始,大约4亿4500万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陆地。
4亿4000万年至4亿年前时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当时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氢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齿类植物在此时期繁琐盛于海岸近处,因此以陆上植物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现了。
2亿9000万年前,广大的陆地普遍出现由裸子植物组成的森林,并到处形成被沼泽地包围的湖沼,藻类便在湖沼中开始繁殖。由此也产生了以藻类为原料的新种石油源岩,这也是陆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质石油源岩诞生的一例。
9000万年前时期,被子植物和针叶树林开始逐渐扩张到高纬度地区和高地,因而出现以陆地木材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树木的树脂成为轻质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针叶树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类,成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质的分析技术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已逐渐可以取得有关石驮?闲灾剩?约坝扇饶芤?鸬谋浠痰鹊南晗缸柿稀S纱酥肿柿霞茨芙?徊搅私庠?仙?镆藕≈鸾ザ鸦?钡幕肪匙纯觥?
大约1亿7000万年到200万年前所发生的全球性规模“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时期,分布于广大范围的1亿年前前后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没入地中。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有大约3分之2就是此时期形成的。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2
石油是当今世界极其重要的工业能源,被称作“工业的血液”,素有黑色金子之称。石油这种黑棕色的,粘稠的液体,以前面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那么,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呢?
经过长期的研究,以证明石油是由古代有机物变来的/在古老的地质年代里,古代海洋或大型湖泊里的大量生物、动植物亡后,遗体被埋在泥沙下,在缺氧的条件下逐渐分解变化。随着地壳的升降运动,它们又被送到海底,被埋在沉积岩层里,承受高压和地热的烘烤,经过漫长的转化,最后形成了石油这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
据估计,全世界海底石油的总储量在3250亿吨,占整个地球石油储量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些石油多分布在中国近海、中东、波斯湾、墨西哥湾、西非几内亚湾和北海等浅海海底。
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成分,暴露了它们的来源,它们都是有机物,应
当与古代生物有关系。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油气(石油和天然气)是伴随着沉积
岩的形成而产生的。远古时期繁盛的生物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在流水的搬运下,
大量的有机物被带到了地势低洼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这些巨大的水盆中,
有机物与无机的碎屑混合,并沉积在盆底。宁静的深层水体是缺乏氧气的还原环
境,有机物中的氧逐渐散失了,而碳和氢保留下来,形成了新的碳氢化合物,并
与无机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在石油源岩中,油气是零散地分布的,还没有形成可以开采的油田。此时,
水盆底部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沉。在地下的压力和高温的影响下,
沉积物逐渐被压实,最终变成沉积岩。而液体的石油油滴们拒绝变成岩石,在沉
积物体积缩小的过程中,它们被挤了出来,并聚集在一处,由于密度比水还轻,
所以石油开始向上迁移。幸运的话,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终会遭遇一层
致密的岩石,比如页岩、泥岩、盐岩等,这些岩石缺少让石油通过的裂隙,拒绝
给石油发通行证,石油于是停留在致密岩层的下面,逐渐富集,形成了油田。含
有石油的岩层,叫做储集层,拒绝让石油通过的岩石,叫做盖层。如果没有盖层,
石油会上升回到地表,最终消失在地球历史的尘烟中,保留不到人类出现的时候。 内容: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成分,暴露了它们的来源,它们都是有机物,应
当与古代生物有关系。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油气(石油和天然气)是伴随着沉积
岩的形成而产生的。远古时期繁盛的生物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在流水的搬运下,
大量的有机物被带到了地势低洼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这些巨大的水盆中,
有机物与无机的碎屑混合,并沉积在盆底。宁静的深层水体是缺乏氧气的还原环
境,有机物中的氧逐渐散失了,而碳和氢保留下来,形成了新的碳氢化合物,并
与无机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在石油源岩中,油气是零散地分布的,还没有形成可以开采的油田。此时,
水盆底部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沉。在地下的压力和高温的影响下,
沉积物逐渐被压实,最终变成沉积岩。而液体的石油油滴们拒绝变成岩石,在沉
积物体积缩小的过程中,它们被挤了出来,并聚集在一处,由于密度比水还轻,
所以石油开始向上迁移。幸运的话,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终会遭遇一层
致密的岩石,比如页岩、泥岩、盐岩等,这些岩石缺少让石油通过的裂隙,拒绝
给石油发通行证,石油于是停留在致密岩层的下面,逐渐富集,形成了油田。含
有石油的岩层,叫做储集层,拒绝让石油通过的岩石,叫做盖层。如果没有盖层,
石油会上升回到地表,最终消失在地球历史的尘烟中,保留不到人类出现的时候。
煤炭是怎样形成的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虽然它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石油的日渐枯竭,必然走向衰败,而煤炭因为储量巨大,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汽化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煤炭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无法替代的能源之一。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是这样形成的吗?有些论述是否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一座大的煤矿,煤层很厚,煤质很优,但总的来说它的面积并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万年植物的枝叶和根茎自然椎积而成的,它的面积应当是很大的。因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应当到处有储存煤炭的痕迹;煤层也不一定很厚,因为植物的枝叶、根茎腐烂变成腐植质,又会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复,最终被埋入地下时也不会那么集中,土层与煤层的界限也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楚。
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和依据,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值得探讨的是它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么如此的优质呢?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家住在离城不远的乡村,每当盛夏雨季来临时,一场暴雨过后,村子中央就会出现一条湍急的“小溪流”,我们许多小朋友就会跑到那里面去嬉戏,那小溪流也会因暴雨停止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干涸。但在没有断流之前你会发现,很多水流处却被冲下来的木棍儿、杂草等漂浮物堵塞,形成一个个小的水坎儿。为了能让水流通畅,我们不时地把那些小水坎扒开,有的时候也会借此筑起一道小溪上的“堤坝”。既便是现在居住在城里,一场暴雨过后,街道上很多地方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漂浮物截住了水流,堵塞了下水道口,而且很多漂浮物又被集中地滞留在一个地方的现象。
小巫见大巫,由此我们便可以推断出煤炭的形成可能与洪水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洪水那样强大的力量和搬运的功能,煤炭的形成绝对不会那么集中,也不会那么优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千百万年前的地质历史期间,由于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地面上生长着繁茂高大的植物,在海滨和内陆沼泽地带,也生长着大量的植物,那时的雨量又是相当的充沛,当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海啸等自然灾害降临时,就会淹没了草原、淹没了大片森林,那里的大小植物就会被连根拨起,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根须上的泥土也会随之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这些带着须根和枝杈的大小树木及草类植物也会相互攀缠在一起,顺流漂浮而下,一旦被冲到浅滩、湾叉就会搁浅,它们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并且象筛子一样把所有的漂浮物筛选在那里,很快这里就会形成一道屏障,并且这个地方还会是下次洪水堆积植物残骸(也会有许多动物的残骸)的地方。当洪水消退后,这里就会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积植物残骸的丘岭,再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这座植物残骸的丘岭就会逐渐地埋入地下,最后演变成今天的煤矿。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1998年中国遭受的一场罕见的水灾,为何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那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很低,而且有森林的地方多在高海拔地区,在平原到处是粮田,几乎到了没有什么森林可淹的境地,只不过是淹没了一些农田的防护林,并且农田防护林的树木很稀少,而且树木的根须又十分的发达,抓地抓得十分牢固,短时间的浸泡、冲击不会造成多大危害。而森林中的树木就不同了,很多树木都挤在一起生活,它们为了吸食太阳的能量,拼命地往上长,根须并不发达,一旦一处树木被洪水连根拨起,就会连带成片的树木被洪水毁掉,就如同放木排一样,顺流漂浮而下,势不可挡,最后全部堆积在一个地方。
另外,由于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增强,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兴修水利,筑起坚固的堤坝,加固江堤、河堤,大大地减缓了凶猛洪水的冲击力,泛滥的现象少了,甚至乖乖地听从人类的召唤,并把凶猛的洪水变成了电能、动能、热能,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社会。
不仅洪水有搬运动植物这样的能力,而且潮汐、台风、海啸也具备这样的能力。由于地震、火山喷发等因素引起的海啸,可以使海浪掀起三、四十米还高,并且在顷刻之间把一个岛屿上的动植物扫荡一空;把海岸线附近的一切生物全部洗劫。
再者,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变地等待着地球进行沉降运动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循环流动着的。因此,“水灾说”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优质,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说服力的,也是能够令人信服的。
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变地等待着地球进行沉降运动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循环流动着的。因此,“水灾说”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优质,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说服力的,也是能够令人信服的。
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值得探讨的是它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么如此的优质呢?
由于古代的在植物大量沉积,被深深的埋在地层下,受到高压和高温,经过几亿年的时间,变成煤炭
煤矿和其它矿一样,是层状的,且不是到处都有,如果是地表植物积聚而成,则不会那么集中,应该到处都有,所以我认为,书上所说的不对。碳元素是地球故有的,地表的碳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地心的碳以单质形式存在,地心的碳向地表喷出时,一部分为钻石,一部分为石墨,大部分为煤(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物质),和其它大部分矿的成因一样。
植物当被压在地下,在长时间的缺氧高压的条件下便会形成煤。
石炭纪地球植物大繁盛,为煤的形成形成的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来的造山运动为煤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条件。经过常年累月,便有了煤。
什么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能不能替代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什么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能不能替代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地球上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达2×1011t,含能量达3×1021J,因此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贮存在植物的枝、茎、叶中的太阳能,相当于全世界每年耗能量的10倍。生物质遍布世界各地,其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产量就像当于现阶段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或相当于世界现有人口食物能量的160倍。虽然不同国家单位面积生物质的产量差异很大,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有某种形式的生物质,生物质能是热能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
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至少有14个工业化国家在开发“绿色能源”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有些国家通过实施“绿色能源”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缓解了本国能源不足的矛盾,而且显著改善了环境。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国理论生物质能资源50亿吨左右。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然而,由于农业、林业、工业及生活方面的生物质资源状况非常复杂,缺乏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数据,以及各类生物质能资源间以各种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因此,生物质的消耗量是最难确定或估计的。
近年来,我国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沼气技术,每年所生产能源己达115万吨油当量,占农村能源的0.24%;由节柴炕灶每年所节约的能量己达52.5万吨油当量。
我国 *** 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利用也极为重视,己连续在四个国家五年计划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户用沼气池、节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压块成型、气化与气化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取得了多项优秀成果。政策方面,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已经正式实施,并于2006年陆续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这表明我国 *** 已在法律上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在现代能源中的地位,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巨大优惠支持,因此,我国生物质能发展前景和投资前景极为广阔。
<生物能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第一章 生物质能概述
1.1 生物质能的概念与形态
1.1.1 生物质能的含义
1.1.2 生物质能的种类与形态
1.1.3 生物质能的优缺点
1.2 生物质能的性质与用途
1.2.1 生物质的重要性
1.2.2 与常规能源的相似性及可获得性
1.2.3 生物质能源的可再生性及洁净性
1.3 生物能源的开发范围
1.3.1 植物酒精成为绿色石油
1.3.2 利用甲醇的植物发电
1.3.3 生产石油的草木
1.3.4 藻类生物能源的利用
1.3.5 海中藻菌能源开发
1.3.6 薪柴与“能源林”推广
1.3.7 变垃圾为宝的沼气池
1.3.8 人体生物发电的开发利用
1.3.9 细菌采矿技术的研究
第二章 全球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
2.1 国际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综述
2.1.1 全球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回顾
2.1.2 欧洲各国生物能源研究机构简介
2.1.3 欧盟国家生物质能发展政策分析
2.2 美国
2.2.1 美国生物质能研发概况
2.2.2 美国生物质能的研究领域
2.2.3 美国将大力开发燃料乙醇和生物燃油
2.3 德国
2.3.1 德国生物质能的研发和应用状况
2.3.2 德国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替代石油
2.3.3 德国生物柴油生产和销售状况
2.4 日本
2.4.1 日本生物质能的研究计划
2.4.2 日本生物质能发电应用状况
2.4.3 日本生物质能源综合战略分析
2.5 其它国家
2.5.1 英国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
2.5.2 瑞典生物质能发展概述
2.5.3 巴西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
2.5.4 农业为法国发展生物燃料奠定基础
2.5.5 印度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概况
2.5.6 泰国积极拓展生物能源领域
第三章 中国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状况
3.1 中国生物质能发展概述
3.1.1 我国生物质能的资源概况
3.1.2 解析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动因
3.1.3 我国对生物质能的应用状况
3.1.4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的示范工程
3.1.5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主要成就
3.2 全国各地生物质能利用情况
3.2.1 四川省生物质能资源及利用状况
3.2.2 内蒙古生物质能源发展状况及开发建议
3.2.3 湖北省生物质能集约化应用方向与途径
3.2.4 上海生物质能发展环境与建议
3.3 开发与利用生物质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3.1 生物质能利用尚存三大瓶颈
3.3.2 消极因素阻碍生物质能的发展
3.3.3 生物质能开发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
3.3.4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主要策略
3.3.5 未来生物质能发展的基本方向
第四章 中国农村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
4.1 农村生物质能的资源状况
4.1.1 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
4.1.2 农村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状况
4.1.3 林业及其加工废弃物资源状况
4.2 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状况
4.2.1 我国农村生物质能利用状况回顾
4.2.2 发展农村生物质能对能源农业的意义
4.2.3 我国农村生物质能开发的主要策略
4.2.4 未来农村生物质能发展战略目标
4.3 主要地区农村生物能源利用状况
4.3.1 江苏农村的生物质能利用状况
4.3.2 北京加速农村生物质能源推广
4.3.3 吉林生物质能源项目的使用概况
第五章 生物质能开发与应用技术分析
5.1 生物质能技术的相关介绍
5.1.1 生物质液化技术
5.1.2 生物质气化技术
5.1.3 生物质发电技术
5.1.4 生物质热解综合技术
5.1.5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
5.2 世界生物质能开发技术分析
5.2.1 国外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状况
5.2.2 世界种植“石油”作物技术概况
5.2.3 欧洲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技术分析
5.3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
5.3.1 我国生物质能技术的主要类别
5.3.2 中国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概要
5.3.3 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5.3.4 发展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策略
5.3.5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开发建议
第六章 生物柴油
6.1 生物柴油简介
6.1.1 生物柴油的概念
6.1.2 生物柴油的特性
6.1.3 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
6.1.4 生物柴油的优势与效益
6.2 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来源
6.2.1 油菜成为生物柴油的首选原料
6.2.2 用廉价废旧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6.2.3 花生油下脚废料开发出生物柴油
6.2.4 潲水油可以成为生物柴油原料
6.3 国际生物柴油行业分析
6.3.1 世界生物柴油发展迅速的原因
6.3.2 欧盟生物柴油行业发展现状
6.3.3 美国生物柴油行业发展状况
6.3.4 巴西将提前实现生物柴油发展目标
6.3.5 2007年德国将是生物柴油净出口国
6.3.6 2007年马来西亚将提高生物柴油产量
6.4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概述
6.4.1 发展生物柴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4.2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尚在初级阶段
6.4.3 我国生物柴油技术发展的成就
6.5 2005-2007年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分析
6.5.1 2005年“生物柴油”植物栽培获突破
6.5.2 2006年生物柴油产业迎来投资 ***
6.5.3 2007年环保生物柴油试产成功
6.6 生物柴油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6.6.1 我国生物柴油商业化应用的障碍
6.6.2 突破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瓶颈的对策
6.6.3 价格和原料供应问题的解决途径
6.6.4 解析生物柴油发展中的法律欠缺
6.6.5 推动中国生物柴油发展的政策建议
6.7 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6.7.1 生物柴油在国内的商业化未来
6.7.2 我国生物柴油的市场前景广阔
第七章 燃料乙醇
7.1 燃料乙醇简介
7.1.1 燃料乙醇含义
7.1.2 燃料乙醇的重要作用
7.1.3 变性燃料乙醇简介
7.1.4 变性燃料乙醇国家标准
7.2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分析
7.2.1 甘蔗是理想的燃料酒精作物
7.2.2 玉米生产燃料乙醇潜力巨大
7.2.3 不同类型原料的综合比选
7.2.4 发展燃料乙醇原料产业的建议
7.3 国际燃料乙醇产业分析
7.3.1 世界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回顾
7.3.2 欧洲国家推广应用燃料乙醇概况
7.3.3 乙醇燃料在美国的应用推广过程
7.3.4 巴西 *** 大力发展燃料乙醇工业
7.3.5 全球燃料乙醇替代汽油展望
7.4 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分析
7.4.1 中国燃料乙醇的生产与应用回顾
7.4.2 中国燃料乙醇推广的实践经验
7.4.3 我国发展燃料乙醇工业的基本原则
7.4.4 燃料乙醇企业面临成本高的难题
7.4.5 发展国内燃料乙醇工业的若干建议
7.5 中国燃料乙醇市场分析
7.5.1 我国燃料乙醇市场简况
7.5.2 燃料乙醇定价与经济性分析
7.5.3 燃料乙醇需求增加使玉米供应出现缺口
7.5.4 推广应用燃料乙醇的经验策略
7.6 燃料乙醇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7.6.1 未来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7.6.2 我国燃料乙醇工业市场前景广阔
7.6.3 木薯制造燃料乙醇的市场前景广阔
第八章 生物质能发电
8.1 国际生物质能发电情况
8.1.1 世界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日趋成熟
8.1.2 北美地区生物质能发电发展概况
8.1.3 欧盟地区生物质能发电发展分析
8.1.4 生物质能发电未来的前景预测
8.2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分析
8.2.1 加快生物质发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2 内地主要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情况
8.2.3 发展生物质发电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8.3 沼气发电
8.3.1 发展我国农村沼气发电的意义重大
8.3.2 我国农村沼气发电的应用技术分析
8.3.3 沼气综合利用发电的经济效益分析
8.3.4 沼气发电商业化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8.3.5 未来我国农村沼气发电的发展前景
8.4 2004-2006年沼气发电项目运行状况
8.4.1 2004年无锡市的沼气发电电量大增
8.4.2 2005年浙江省最大的沼气发电项目成功运行
8.4.3 2006年四川首个沼气发电站在双流建成
8.4.4 2006年徐州建成首家沼气发电工程
8.4.5 2006年兰州大型沼气发电机组试车成功
8.5 秸秆发电
8.5.1 中国秸秆发电发展概况
8.5.2 中国应着力推进秸秆发电事业
8.5.3 国内秸秆发电的技术分析
8.6 生物质气化发电
8.6.1 发展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意义
8.6.2 中国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现状
8.6.3 中小型气化发电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8.6.4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8.6.5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应用市场分析
8.6.6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发展策略
8.6.7 国家对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政策支持
第九章 生物质能产业投资分析
9.1 投资生物质能产业的政策环境
9.1.1 我国开发生物质能的有利政策
9.1.2 发展生物质能的财政政策解读
9.1.3 农村能源发展的政策保障与战略思考
9.1.4 我国燃料乙醇工业的相关政策剖析
9.2 投资机会与投资成本分析
9.2.1 中国优先发展的生物能源项目
9.2.2 燃料乙醇行业已成投资热点
9.2.3 国内推广生物柴油的时机成熟
9.2.4 投资生物柴油的经济成本分析
9.3 投资生物质能产业的若干建议
9.3.1 生物质能利用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9.3.2 投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亟需谨慎
9.3.3 开发燃料乙醇应关注三大问题
第十章 生物质能利用的发展前景
10.1 全球生物质能的发展前景分析
10.1.1 未来全球将面临能源危机的挑战
10.1.2 全球生物能源利用潜力预测
10.1.3 全球生物质能的发展前景广阔
10.2 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前景
10.2.1 我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具有广阔前景
10.2.2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巨大
10.2.3 中国林业发展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
10.3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未来展望
10.3.1 生物质能源技术市场前景广阔
10.3.2 未来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10.3.3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发展目标
生物能是可再生能源吗是的.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生物能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生物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产量就像当于目前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据估计地球上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达 2x1011t ,含能量达 3x1021j。
下列的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生物能B.化石能源C.风能D.水水能、风能可以长期提供,生物能可以再生,所以它们都是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所以它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B.
什么是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又称绿色能源。是指从生物质得到的能源,它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古人钻木取火、伐薪烧炭,实际上就是在使用生物能源。但是通过生物质直接燃烧获得能量是低效而不经济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生物能源逐步被以煤和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所替代。 “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能源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只要太阳不熄灭,生物能源就取之不尽。其转化的过程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生物质,生物能的使用过程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形成一个物质的循环,理论上二氧化碳的净排放为零。生物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开发和使用生物能源,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因此,利用高技术手段开发生物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当前生物能源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沼气、生物制氢、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
我们可以把一次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石油属于______能源我们可以把一次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
下列能源里,()是不可再生资源。 a 海洋能源 b煤c生物能源下列能源里,(b煤)是不可再生资源。
石油真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吗?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煤,石油,天然气等,这样的能直接利用的是一次能源,其他的是二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这样的能源用完就消失了是不可再生能源,核能,太阳能,风力,水力可以再生,是可再生能源,煤炭,煤气是从煤里面再生的,应该归纳为不可再生的能源;常规能源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水电,风力,新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核能等
乙醇汽油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能源,为什么?可生 因为制作它的主要原料是 玉米 玉米可以可以他 自然就可以在生拉...
而 石油则 不同 但是乙醇 的油我加 感觉 车子跑起来 没有97号的 汽油 有劲...
乙醇汽油是可再生能源。
乙醇,俗称酒精,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
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是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过发酵而制得。它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是当前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符合我国能源替代战略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技术上成熟安全可靠,在我国完全适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而不是新型化合物。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促进农业的生产。
国内各大炼厂的详细介绍
⑴地处四川东部的南充炼油化工总厂是1999年从四川石油管理局南充炼油厂分离重组而成的,隶属于国际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拥有常减压蒸馏、重油催化裂化、酮苯脱蜡(油)、异丙醇脱沥青等13套炼油装置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目前原油加工能力为60万吨/年。
⑵拟在广西再建大型炼厂
记者另悉,中石化在华南区域扩张成品油产能的并不限于广州石化一家,事实上旗下第二大的茂名炼油厂同样在实施扩建工程,茂名炼油厂的产量拟从年产1350万吨增长至年产1750万吨。
业内人士透露,中石化还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在广西兴建年产800万吨的炼油厂计划。
中石化还从长远考虑,正在建设一条1691公里的输油管,将广东炼油厂的剩余产量送到西南地区,以便应对西南区可能的市场缺口。
目前,输油管正在铺设中,计划明年完工。
⑶广州石化为中石化下属炼厂,是华南地区重要炼厂之一,目前年原油加工能力为770万吨,全部加工进口原油。
目前炼厂加工的原油品种多为中东原油,炼厂生产的汽柴油全部供应广东市场。
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广州石化炼油1000万吨改扩建项目可研报告。
该项目在改造广州石化现有5套装置的基础上再新建5套装置,总投资超过30亿元,使广州石化的炼油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
为了与炼油装置扩建工程配套,广州石化旗下的广州乙烯新一轮80万吨/年规模的扩产改造工程即将启动。
目前炼厂正在进行千万吨级改扩建,预计下半年竣工。
届时,广州石化将继浙江镇海、广东茂名、南京金陵等地之后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1000万吨大炼厂。
⑷茂名石化
茂名石化隶属中石化,位于广东省茂名市,其原油年加工能力为1350万吨,为华南地区第一大炼厂,主要加工进口中东高硫原油,成功首炼科威特原油,加工原油种类达到85种,居国内首位。
其成品油主要销往中国西南和华南地区,茂名石化2005年原油的实际加工量排名全国第二。
1#催化装置(100万吨/年),2号常减压装置(设计能力为25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设计能力为250万吨/年)。
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切换装置的生产能力将从现在的17.5万吨/年增加到27万吨/年。
23.1万吨/年苯、甲苯和混合二甲苯(BTX)、10万吨/年苯乙烯单体(SM)、10万吨/年乙二醇(MEG)、1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16万吨/年聚丙烯(PP)、5万吨/年丁苯橡胶(SBR)和5万吨/年甲基叔丁基醚(MTBE)。
⑸东兴炼厂隶属中石化,地处广东湛江,前身是一家合资企业,2002年3月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收购,成为其直属管理的炼油企业。
原有原油加工能力为200万吨/年,于2005年初扩建后一次性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年,几乎全部加工进口原油。
中山天乙目前拥有一套120万吨/年减压蒸馏装置和一套50万吨/吨焦化装置。
该厂一套50万吨/年的催化裂化装置和一套8万吨/年的气体分离装置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管道吹扫,预计5月初有望开车投产。
业内人士指出,中山天乙即将完工的催化裂化装置在广东小炼厂中尚属首例。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际直馏油原料价格上涨、燃料油消费税新政等冲击接踵而至,广东部分小炼厂为增加出率和收益,不约而同地进行深加工装置投资,如佛山华鸿、东莞华阳等已建成的焦化装置,佛山瑞丰拟建加氢精制等等。
⑹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炼化)是由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和福建省石油化学工业公司各出资50%合资建设的石化企业,福建炼化目前的原油加工能力为400万吨/年,以加工进口中东原油为主。
150万吨/年的催化裂化装置是福建炼化唯一的一套催化裂化装置。
福建炼化隶属中石化,是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炼厂,目前正进行炼油乙烯一体化改扩建项目工程,建成以后综合加工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年。
该一体化项目由福建炼化公司、中石化、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公司合资建设,总投资268.21亿元。
项目兴建完成后,福建炼厂将把其炼油能力由目前的400万吨/年扩至1200万吨/年,并新建年产80万吨乙烯工程,建成东南沿海最大的石化基地之一。
⑺镇海炼化
镇海炼化隶属中石化,位于浙江宁波镇海区,目前其原油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左右,原油综合加工能力1850万吨/年,含硫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200万吨/年,为华东乃至全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炼厂,以加工进口原油为主。
镇海炼化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年设计能力为180万吨/年。
炼厂一号常减压蒸馏装置年设计能力为500万吨/年。
镇海炼化的9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1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和15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
⑻高桥石化
高桥石化隶属中石化,位于上海浦东,目前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1130万吨,为国内少数千万吨炼厂之一,主要加工进口中轻质油,国内油主要加工大庆油和海洋油。
高桥石化是目前中石化下属炼厂中批量生产清洁柴油和98#汽油的少数几家炼厂之一。
高桥石化3号常减压装置设计生产能力为800万吨/年。
1号催化装置的加工能力为90万吨/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该炼厂2004年的液化气产量为41万吨,名列全国第七,在华东仅次于镇海炼化和扬子石化。
高桥石化拥有处理能力30万吨/年的润滑油加氢装置,于2004年11月底建成投产。
⑼上海石化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于上海市西南部的金山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炼化一体型企业,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集油、化、塑、纤为一体的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之一,目前年原油加工能力为1680万吨,全部加工进口原油。
该厂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乙烯生产商,乙烯年加工能力为95万吨。
上海石化是化工型炼厂,而且其合资的上海赛科乙烯项目已于今年6月29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其沥青装置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
2号常减压装置设计能力为560万吨/年。
280万吨/年的1号常减压装置。
⑽金陵石化隶属中石化,位于江苏省南京,目前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1300万吨(现综合配套加工能力为800万吨/年,其中含硫原油的加工能力为400万吨/年)。
进口原油占原油加工量的2/3,是国家指定的加工含硫原油的基地之一。
3#常减压装置能力为800万吨/年,1#加氢裂化装置能力为100万吨/年。
⑾扬子石化隶属中石化,年原油综合加工能力为800万吨,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炼化一体型企业。
⑿江苏泰州炼厂新建的150万吨/年CDU因技术原因将推迟至9月份投产。
该炼厂在泰州县高港区投资建设年加工能力为300万吨的燃料油生产项目,一期工程一套150万吨/年的原油蒸馏装置(CDU)原计划今年8月份建成投产。
新建的位于高港区的一套150万吨/粘的重油加工装置将于11月25日投入生产。
新装置由中石化和中海油合资建设,主要以海洋原油为原料,投产以后该厂每个月的燃料油产量将有望增加大约7万吨。
泰州炼厂隶属中石化,泰州石化全称江苏泰州石油化工总厂,属于江苏陵光集团。
现有原油加工能力350万吨/年,主产重交沥青、燃料油和甲乙酮等,与中国海洋石油合作,成立中海沥青(泰州)有限公司,加工中海油产自渤海湾的海洋重质原油,如秦皇岛32-6、蓬莱19-3等,因海洋重质原油为低硫原油,因此利用其生产的燃料油质量较好,产出的燃料油含硫小于1.00%,密度在0.97-0.98之间,为低硫环保型燃料。
⒀位于江苏淮安的清江石化隶属于中石化集团,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10万吨/年,二次加工能力60万吨/年。
⒁荆门石化隶属中石化,地处湖北中部的荆门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500万吨/年,加工进口原油和国产原油,为长江沿线主要炼厂之一。
国内炼厂液化气产量排名第十五位。
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是在原先6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基础上扩建而成,2005年10月中旬投产。
延迟焦化装置是以重油为生产原料,进一步深加工,出产汽油、煤油和柴油,同时副产石油焦,延迟焦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轻油的收率。
⒂九江石化隶属中石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华中地区重要炼厂,为中石化长江沿江主要炼厂之一,也是江西省境内唯一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拥有5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和年产10万吨聚丙烯、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主要加工国内的胜利油和部分海洋油。
国内主要炼厂液化气产量排名第二十六位。
⒃长岭炼厂隶属中石化,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为中石化华中地区主要炼厂之一。
目前,其原油年加工能力为500万吨,主要加工胜利油田原油和进口原油,同时具备聚丙烯生产能力7万吨/年。
⒄目前,巴陵石化公司在建的国内首套年产万吨级SEBS(氢化SBS)新装置即将全线开车。
这套装置,是同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和总部“十条龙”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建设这项工程,是巴陵石化公司调整产业结构,做精做强锂系聚合物、环氧有机氯等核心业务,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举措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巴陵石化公司可谓典型的“小而全”,共有各类装置54套,能生产10大类48个产品,平均每套装置年生产能力仅5000吨。
装置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生产“大路货”、竞争力差、亏损严重。
通过缩短战线,凸显主业,形成了以一个基础(化工原料型原油加工装置)、三大拳头(锂系聚合物、商品环己酮、环氧有机氯系列产品)为核心的产品格局。
巴陵石化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系聚合物、最大的商品环己酮以及惟一成龙配套的环氧有机氯系列产品生产企业。
隔膜碱装置由于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安全隐患多,一度被列入停产“黑名单”。
去年,他们筹资900万元对装置进行技术升级,全部采用DCS系统控制,减轻了操作劳动强度,提高了装置安全系数,烧碱年产能可达4万吨。
年产过万吨的环氧树脂装置是在消化和吸收国内外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和改进的“精品”。
通过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优化和技术创新,实现了产能增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成本下降,赢利空间得到拓展,年增销售收入近2亿元,增效近1000万元。
该公司全套引进的年产2.4万吨环氧氯丙烷装置含氯丙烷和氯丙烯两个单元,其生产的氯丙烯占据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去年,通过对装置进行改造,巴陵牌氯丙烯总产能超过5.3万吨,产品质量能全面满足农药、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及医药等各行业的要求,装置改造直接增效逾千万元,企业在国内同行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通过结构调整,巴陵石化公司的环氧树脂专用化、系列化、功能化生产技术和环氧氯丙烷清洁生产技术等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他们开发出的光固化涂料专用环氧树脂,可完全顶替同类进口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仅半年时间就新增利润115万元。
同时,自主开发的高附加值的邻甲酚醛环氧树脂新产品质量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完全能顶替进口,市场前景看好,去年创效1000万元。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BS装置,近年在结构调整中,成功实现了产量“五级跳”:1万吨、3万吨、5万吨、7万吨、12万吨。
该公司每次对装置的动态结构调整,都有自主开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作为技术支持,技术进步对效益的贡献率逐步增加。
目前,他们已实现了5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不同牌号SBS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用户在不同的时段里对不同牌号产品的需求,装置生产完全走上了市场化轨道。
巴陵石化把持续提高SBS质量的方向定位在与世界同类优质产品媲美上,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瓶颈”问题进行招标攻关,解决了产品“黄变”和熔融指数难以控制等国际性难题,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国内道路沥青特点研制开发出针对性强、用量少、成本低的多个牌号的SBS专用道路沥青改性料,在多个重点道路建设项目中得以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
在呈多元化、辐射式发展的产品结构调整中,巴陵牌SBS用途也得到广泛拓展,至今已衍生出40多个牌号的混合粒料系列产品,产品应用覆盖了制鞋行业、道路沥青改性、塑料改性、防水卷材、黏合剂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巴陵石化公司还自主开发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更高的SIS(苯乙烯—异戊二烯)新产品和更适宜聚合物改性的SEBS新产品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
在持续创新这一巨大“引擎”的拉动下,巴陵石化已成为国内SBS生产线最多、能力最大、品种和牌号最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锂系聚合物生产企业,拥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锂系聚合物及其催化剂综合技术。
去年,巴陵牌SBS总产量达14.4万吨以上,生产能力仅次于美国科腾聚合物厂(18万吨/年),位居世界第二。
⒅武汉石化隶属于中国石化集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为沿江5家炼厂之一,目前原油加工能力500万吨/年,拥有2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一套、150万吨/年常压和80万吨/年催化裂化联合装置一套、15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一套,30万吨/年的催化重整装置一套,新建的15万吨/年的芳烃抽提装置已经竣工,目前进入油联运测试阶段。
在2005年下班年启动其800万吨/年一次产能扩建项目和与之相配套的7套二次深加工设备建设。
⒆安庆石化提炼油种以中原、胜利油为主,进口油种约占原油总加工量的3成左右。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3年安庆石化实际加工原油330.96万吨。
⒇洛阳石化是河南省内最大的炼厂,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直属的国有特大型石油、化工、化纤一体化的石化企业,是我国中部地区大型石油化工基地。
企业始建于1978年,1984年开工投产之后,边生产边建设,最终于1993年全面完成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单系列500万吨/年的炼油工程建设。
2000年9月,总投资64亿元的洛阳化纤工程也全面建成投产。
目前该炼厂现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800万吨/年,以加工中原原油、塔里木原油、吐哈原油及进口原油为主,但之前因二次装置配套不足,实际综合加工能力仅约500万吨/年左右。
洛阳石化新建的一套延迟焦化装置已于日前正式动工,该套装置的年加工能力为140万吨,预计在2007年第2季度将建成投产。
延迟焦化装置是以常压渣油为原料,深加工得到液化气、汽油、柴油等轻质产品的一种炼厂常用生产装置,可以大幅提高轻质油品的收率。
前不久,洛阳石化聚丙烯公司生产的“五层共挤双向拉伸聚丙烯平膜(BOPP平膜)”被认定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荣获了河南省科技厅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洛阳石化2万吨/年BOPP薄膜装置主生产线全套工艺设备从法国DMT公司引进。
该生产线采用“五层共挤”的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可生产包装膜、烟膜、电容膜等多种高档薄膜产品,最高生产车速可达到450米/分钟,薄膜厚度范围为12微米~80微米。
五层共挤双向拉伸聚丙烯平膜是以该公司生产的聚丙烯薄膜JF300为原料,紧密结合市场需要而研发生产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洛阳石化聚丙烯公司生产的BOPP平膜产品,现已销往全国9个省、市,用户反映良好。
该产品的成功开发,填补了河南省薄膜市场同类产品空白,缩小了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提高了装置国产化水平和产品档次,产品结构得以改善,企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21)济南炼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隶属于中石化,该厂始建于1971年,现有一次原油加工能力500万吨/年;该炼厂主要加工胜利原油,而进口原油在其石油需求中的比例为20%左右。
但其配套设施有所不足,二次加工能力只有350万吨/年。
(21)中国蓝星集团石化公司济南长城炼油厂(简称长城炼油厂)原属国家保留的82家地方炼油企业之一,始建于1972年,曾隶属于 *** 以及济南市石油化学工业局。
后在2002年底被中国化工集团公司(ChemChina)下属的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收购。
现有主要生产装置有:年加工能力3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15万吨/年的催化裂化装置、4万吨/年的沥青装置。
油库方面,该厂有原油罐4万立方米,成品油罐3.4万立方米,以及500立方米的液化气罐。
从2月底开始,启动为期一个月的计划性停产检修。
据称,此次检修是为了配合装置的改建,期间该厂将对原有15万吨/年的催化装置改扩建,加工能力提升至17万吨/年。
ABCD四大粮商在中国合法吗?
世界四大粮商的前世今生 ABCD--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
四大粮商的中国布局
美国ADM公司在中国的动作较为明显,它和新加坡WILMAR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中国)集团是ADM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益海集团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上海陆家嘴。目前该集团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各主要省份及四川、湖北、湖南、新疆、宁夏、黑龙江等内陆地区,贸易公司及办事处已覆盖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各省。该集团油籽年压榨量达1000万吨,油脂年精炼能力300万吨,分提能力达100万吨,出口豆粕占全国年出口总量的70%以上,是国内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业集团之一。在大力发展油脂、油料加工项目的基础上,该集团又全面进军小麦、稻谷、棉籽、芝麻、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同时又先后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船代等辅助公司,向着多品种经营和多元化发展。早在2005年,益海集团便开始将投资方向转向其他农产品加工领域,在黑龙江投资益海米业。2005年12月,又成立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负责集团东北业务开展。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已与黑龙江益海粮油和黑龙江龙粮储备公司合作,建设大型收储基地;开展水稻、玉米等国内外贸易;组建物流公司,贯通运输通道;建设玉米、大米加工基地;在佳木斯等优质水稻大豆主产区建立大型粮食加工基地。益海集团已在东三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粮油业务网络。
嘉吉在中国建有27个独资和合资公司,其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建有饲料厂、榨油厂、高糖果厂等各类加工厂,并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进入中国市场较晚的邦吉,在全世界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在四大粮商中,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而著名。
路易达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与中国有饲料和谷物贸易。
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到2008年已经结束。也就是说现在,外资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国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国,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以四大粮商为首的外资粮商各个摩拳擦掌,希望多分一杯羹,而这对于中国粮食市场来说,是狼来了还是像鲶鱼一样促进中国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至今争论未休。
外资的进入,给一些国内粮食企业带来了恐慌。有人担心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后,凭借其强劲的实力,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主导国内粮食流通格局,挤压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空间,控制中国粮价,威胁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进而危及到国内粮食安全。所以一些人建议政府应以行政的方式继续限制外资在粮食领域的活动。受此影响,据媒体报道,一些外资企业在申请《粮食收购许可证》的时候,已经遭到当地粮食主管部门的拒绝。原因是上头通知,要求停止对外资企业发放许可证。
在反对外资进入中国粮食产业的理由中,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的所谓“教训”被提及的最多,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跨国巨头开始染指中国大豆业。2004年,在遭遇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后,中国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纷纷宣布破产,被外资低价兼并。2008年,据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全年将进口3550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70%。中国90多家主要国内榨油企业中,64家已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总量。大豆定价权基本旁落。大豆市场的“教训”历历在目,许多人认为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也许会重蹈覆辙。
但是据业内人士分析,“ABCD”企业控制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实际上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战略布局,中国仅仅是这个布局的一环。
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市场后,在世界范围内就形成了原料在国外、加工在中国的布局。
三、四大粮商整合下的国际粮食市场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相信,“ABCD”四大粮商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只有他们可以定价”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似乎有些不平,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在国际各个市场都在整合、重组的大环境中,国际粮食市场却走在了前面,四大粮商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国际粮食市场的大部分江山,控制了多国的粮食贸易,并与多国的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就更加加固了四大粮商的“江湖”地位,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到处攻城略地。而方式不外乎侵占粮食市场、通过期货控制粮食市场,最危险的是,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也正是因为链条式的发展模式使得四大粮商更容易控制粮价,从中盈利。邦吉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奇迹般的业绩归功于国际市场的高粮价,尽管也有矿产等投资,但是农业部门始终是邦吉最强的部门。2007年,所有地区业务都出现了增长,在欧洲和南美,谷物开发和油料作物的加工利润增加了;在北美,谷物出口则大幅增加。
四大粮商因经营的侧重点不同,其经营模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在生物燃料领域,向来以注重研发著称的ADM,几乎在生物燃料出现之初就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而在美国前总统布什提出生物燃料计划后,ADM更是双手支持,而其他粮商则谨慎得多,目前为止,邦吉仅在巴西有一家独资的甘蔗乙醇生产厂。路易达孚也是直到2006年,才开始在美国兴建了第一个年产8000加仑生物柴油的工厂。至于嘉吉,尽管也生产乙醇,但是为有兴趣的投资者提供生物燃料技术和服务的热情,似乎超过了他们自己投资生产的热情。四大粮商的分歧在于对市场未来走向的判断不同。以嘉吉为代表的一方意见认为,粮食市场的涨价并不能有效抑制需求,也不能有效扩大耕地,因此未来不会有很多粮食可被用于生物燃料。另外,生物燃料的未来发展,直接取决于石油的价格,如果石油价格下跌,那么生物燃料将无利可图。
虽然四大粮商手握全球80%以上的农产品贸易,只要这四家愿意心照不宣地向一个方向行动,其影响力毋庸置疑。因此很多人都在担心农产品自由贸易体系将要面临崩溃,因此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保护本国的粮食安全,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葛诺仁也曾说过,四大粮商之间存在的是竞争关系,其间并没有类似于欧佩克之类的合作组织,很难形成统一的利益趋势。但是,四大粮商的“能量”依然不容小视,各国的反应也并非毫无根据,这也服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四大粮商的实力与影响力,在以竞争为前提的国际粮食市场环境下,实力雄厚的四大粮商已很难超越,而它们的下一步动作也将引起各国的密切关注
在中国政府和法律的控制内,合法运行。
碳酸二甲酯国内生产能力
中国碳酸二甲酯市场调查报告(专项)
报告简介
《中国碳酸二甲酯项目市场调查报告(专项)》系统全面的调研了碳酸二甲酯项目产品的市场宏观环境情况、行业发展情况、市场供需情况、企业竞争力情况、产品品牌价值情况等,旨在为咨询者提供专项产品的市场信息,以供咨询者投资、经营决策过程中进行参考。
《中国碳酸二甲酯项目市场调查报告(专项)》以产品微观部分作为调研重点,采用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XX产品的国内外生产消费情况、原材料市场情况、产品技术情况、产品市场竞争情况、重点企业发展情况、产品品牌价值以及产品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
在数据处理方面,报告以企业调研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进出口数据为基础数据,为保证报告的翔实、准确可靠、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报告对统计样本数据进行必要的筛选、分组,将宏观样本数据、微观样本数据紧密结合,并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包括经济统计模型的应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挖掘数据蕴含的内在规律和潜在信息。同时采用统计图表等多种形式将分析结果清晰、直观的展现出来,多方位、多角度为咨询者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参考信息,同时也增加了报告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通过《中国碳酸二甲酯项目市场调查报告(专项)》,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有效客户和潜在客户提供了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单 位:北京中经纵横经济研究院
地 址:北京市西四环南路(总部基地)时代财富天地10层
邮政编码:100070
联 系 人:杜小凡 刘莉 马琳琳
联系电话:010-58090266 58090277 58090288 58090299
传 真:010-58090211
邮 箱:36021@cmrn.com.cn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碳酸二甲酯项目产品专项调查方法介绍
第一节 调研方式及方法
第二节 市场规模统计范畴
第三节 市场预测模型
第二章 碳酸二甲酯项目产品市场环境深度调研
第一节 国际经济环境
第二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一、GDP增长分析
二、投资、消费、进出口分析
三、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产业政策分析
第四节 产品所属行业概况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基本属性
三、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章 碳酸二甲酯项目产品生产深度调查
第一节 产品生产概况
一、市场生产规模调查
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总产量
品种
二、细分产品生产结构调查
产品种类 产量分额
产品1
产品2
产品3
产品4
……
三、生产区域结构调查
序号 地区
百分比(%)
1
**省
2
**省
3
**省
4
**省
5
……
第二节 拟在建项目调查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区
项目产能
1
**省
2
**省
3
**省
4
**省
5
……
第三节 产品产量预测
第四节 中经纵横综合分析评价
第四章 碳酸二甲酯项目产品消费深度调查
第一节 产品需求概况
一、市场需求规模调查
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总需求量
品种
二、细分产品需求结构调查
产品种类 需求量分额
产品1
产品2
产品3
产品4
……
三、需求区域结构调查
序号 地区
百分比(%)
1
**省
2
**省
3
**省
4
**省
5
……
第二节 国外市场需求调查
一、国外市场需求规模调查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总需求量
备注
二、国外需求区域结构调查
序号 地区
百分比(%)
1
2
3
4
5
第三节 进出口量值
第四节 产品应用行业调查
一、产品应用行业生产情况调查
应用行业 产品实际消费量
1
2
3
4
5
二、应用行业产品需求情况调查
应用行业 产品潜在需求量
1
2
3
4
5
三、应用行业发展趋势及对产品影响
1、短期影响
2、长期影响
四、应用行业产品消费量预测
第五节 产品消费者行为调查
一、消费者构成调查
二、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
三、消费者购买习惯调查
第六节 中经纵横综合分析评价
第五章 碳酸二甲酯项目产品原材料市场调查
第一节 产品原材料生产情况调查
一、产品原材料生产规模调查
年份 产量
增幅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二、产品生产区域结构调查
序号 地区
百分比(%)
1
**省
2
**省
3
**省
4
**省
5
……
三、产品原材料生产规模预测
第二节 产品原材料价格走势调查
一、产品原材料历年价格调查
年份 价格
增幅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二、产品原材料走势预测
年份 原材料种类
价格
2009年
2010年
2012年
2015年
三、产品原材料走势对企业影响
1、短期影响
2、长期影响
3、产品原材料成本敏感度
第三节 产品原材料对应策略
第六章 碳酸二甲酯项目产品技术深度调查
第一节 国内市场最新技术运用状况
第二节 国际市场最新技术运用状况
第三节 国内技术市场区域优势
第四节 新项目投资推荐区域(或省市)(CMRN 中经纵横建议)
第七章 碳酸二甲酯项目产品市场竞争深度调研
第一节 企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1、行业集中率(CRn)
2、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
3、影响市场集中度因素分析
二、产品市场进入壁垒调研
1、进入壁垒分类
2、进入壁垒分析
第二节 区域市场结构分析
一、省、市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生产商价格控制能力调研
第四节 生产商对供应商谈判能力调研
第五节 重点企业竞争战略调研
第八章 碳酸二甲酯项目产品重点企业深度调研
第一节 产品主要生产企业排名情况调查
序号 生产商
生产能力
实际产量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1
企业A
2
企业B
3
企业C
4
企业D
5
企业E
6
……
第二节 产品主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企业A基本情况调查(1)
公司名称 所属地区
主营范围
****
畅销产品
型号
市场定位
产品1
产品2
……
企业A基本情况调查(2)
畅销产品
型号
市场定位
产品1
产品2
……
企业B基本情况调查
同上
第三节 重点企业研发能力调查及分析
一、各企业研发中心概况
企业名称 部门名称
人员编制情况
简介
企业A
企业B
……
二、各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
企业名称 产品平均研发周期
企业A
企业B
……
三、各企业品牌产品在行业市场的领先技术和优势
品牌产品
优势
企业A
产品1
产品2
产品3
企业B
产品1
产品2
……
第四节 产品主要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情况调查
一、企业A主营业务情况调查
1、企业A主营产品调查
产品名称 规格
产品出厂价
年产量
产品1
产品2
产品3
产品4
……
2、企业A主营产品销售区域调查
产品名称 销售地区
所属行业
产品1
产品2
产品3
产品4
……
3、企业A主营产品销售情况调查
产品名称 销售收入
同比增长
销售成本
同比增长
毛利率
同比增长
产品1
产品2
产品3
产品4
……
二、企业B主营业务情况调查
同上
第五节 产品主要生产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情况调查
一、企业A产品生产成本调查
1、企业A产品生产成本调查
产品名称 原材料成本
生产成本
人员成本
管理费用
产品1
产品2
……
2、企业A产品原材料来源情况调查
产品名称 主要原材料名称
原材料价格
原材料运输费用
原材料的产地
产品1
产品2
……
二、企业B产品生产成本调查
同上
第六节 产品主要生产企业财务情况调查
一、企业A财务情况调查
1、财务指标调查
指标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销售净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
主营收入同比增长(%)
净利润同比增长(%)
主营收入环比增长(%)
净利润环比增长(%)
2、利润表摘要
指标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营业收入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二、企业B财务情况调查
同上
第七节 产品主要生产企业盈利预期调查
一、企业A盈利预期调查
2007A
2008E
2009E
2010E
主营成本
主营收入
净利润
二、企业B盈利预期调查
同上
第八节 发展建议
第九章 碳酸二甲酯项目产品品牌价值调查
第一节 行业品牌主要产品调查
第二节 品牌竞争度及市场占有率调查
第三节 品牌忠诚度调查
第四节 品牌满意度调查
第十章 碳酸二甲酯项目产品营销策略调研
第一节 销售组织及结构调查分析
一、主要销售模式分析
二、主要销售组织架构分析
三、主要销售战略规划分析
第二节 销售区域调查分析
一、主要产品品种销售区域分布
二、新产品销售区域分布预测
第三节 品牌策略分析
第十一章 产品投资前景分析
第一节 产品投资机会
第二节 产品投资风险
第三节 产品投资收益预测
第四节 产品投资热点及未来投资方向
第十二章 未来五年市场前景预测
第一节 未来五年市场发展趋势
一、产品发展趋势
二、价格变化趋势
三、用户需求趋势
第二节 未来五年市场前景预测
一、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二、产品市场结构
三、渠道市场结构
四、市场供需情况预测
五、市场前景展望分析
第十三章 业内专家观点与结论
第一节 报告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中经纵横建议
DMC生产工艺的突破为我国医药化工市场带来巨大空间
日期:2004-5-11
一种用于甲基化、羰基化试剂、燃油添加剂和溶剂的绿色化工原料--碳酸二甲酯,随着其生产工艺的突破,应用日益广泛,为我国医药化工业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市场空间。专家预言,这将有效推进我国医药化工业“绿色”生产步伐,并带动高分子合成、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农药和环保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碳酸二甲酯,简称DMC,是一种基础有机化学原料,主要用于医药化工产品的甲基化、羰基化反应和合成,具有低毒、氧含量高、相溶性好等特点,1992年在欧洲作为非毒性物质注册登记,被称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绿色有机化学品。目前国际上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有光气法、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法、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合成法和酯交换法等,其中具有工业意义的工艺路线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意大利ENICHEM公司为代表的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法,即煤化路线;二是以美国TEXACO公司为代表的酯交换法,即石化路线。 我国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主要采用光合法和酯交换法,其中光气法虽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但存在工艺复杂、原料剧毒、副产物盐酸腐蚀性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生产成本较高,不宜推广;酯交换法由于原料来源困难,生产成本也很高,发展面临严重制约。目前,国内以唐山朝阳化工总厂为代表的10多家企业采用的主要是上述两种生产工艺,年生产能力约4万吨,实际产量仅2万吨,且大部分出口国际市场,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为解决这一技术“瓶颈”,近年来,结合甲醇资源丰富的优势,我国坚持走煤化路线,重点对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法的研究开发进行联合攻关,并将其列入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和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2002年8月,由湖北兴发集团、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的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年产4000吨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取得了我国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的重大突破。今年6月底,随着该项目建成投产,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将进入工业化生产,我国碳酸二甲酯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湖北兴发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的光气法、酯交换法工艺技术相比,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法的最大特点是,原料(主要是甲醇、一氧化碳、氧气等)价廉、易得,生产清洁化程度高,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无三废、清洁工艺和绿色产品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医药化学工业中剧毒、高污染化学品的生产与使用越来越受到制约,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生态效益显著,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家介绍,作为一种绿色有机化学原料,碳酸二甲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不仅可替代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替代光气作羰基化试剂,用于农药、医药中间体的合成,以及光电、油脂、香料、染料、塑料、杀虫剂、除草剂等产品的生产,而且由于氧含量高、相溶性好,可用作低毒溶剂和燃油添加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一方面,出口市场空间巨大。随着我国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取得突破,有着丰富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我国碳酸二甲酯市场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本不断降低,对资源匮乏和劳动力成本昂贵的日本、意大利等世界主要碳酸二甲酯生产国形成强烈冲击,出口市场空间扩大。受此影响,日本一些生产厂家已被迫停产或减产,使用碳酸二甲酯的厂家开始转向我国采购。以唐山朝阳化工总厂为例,自1996年建成第一套年产4000吨碳酸二甲酯生产装置,近年来通过先后两次扩产,生产规模迅速提高,目前产品80%出口到日、韩、美等国,国际市场销量持续增长。资料显示,目前国际市场碳酸二甲酯的市场缺口约在5万吨左右。 另一方面,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在国内,随着医药化工企业治污压力的增大,碳酸二甲酯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厂家的重视,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投资和消费市场显著放大。市场信息显示,仅在制药行业,为提高生产过程的清洁性和安全性,过去近5年国内新上的20多家制药厂都已选择使用碳酸二甲酯作甲基化剂、羰基化剂及溶剂等;同时,国内近期拟上千吨级以上碳酸二甲酯生产线厂家已达30多家。专家认为,今后几年,我国碳酸二甲酯投资和消费将进入高峰期,其中80%以上集中在医药和农药行业。专家预测,今年我国碳酸二甲酯市场需求量将超过3万吨,比上一年增长50%;到2005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将达4.5万吨,呈快速增长之势。
碳酸二甲酯
碳酸二甲酯
1、 概述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 简称DMC)是一个“绿色”无害化工基础原料,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90.1度,熔点4度,密度1.069g/cm3,微溶于水,但可以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无毒、对金属无腐蚀性。
众所周知,硫酸二甲酯(DMS)、光气(COCl2)两种有机化工产品是重要的甲基化和羰基化试剂。在农业、医药、聚氨酯、有机合成等行业有广泛的用途。但这两种产品均是剧毒品,随着人类对于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问题的重视,急需开发一种新的低毒或无毒代用品,DMC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DMC除了代替DMS和COCl2作甲基化或羰基化试剂外,它也是生产氨基甲酸酯、异氰酸酯、聚碳酸酯的重要化工原料,还发现它添加在燃料油中,能提高油品辛烷值,减少废气污染。这又为DMC的推广应用增加新领域。
2生产方法
DMC工业生产的方法主要是甲醇和光气反应的两步法。它工艺复杂,操作周期长、原料光气剧毒,污染环境,安全性差,大量副产品HCl腐蚀设备管道,且产品含氯量高,正逐渐被非光气法取代。80年代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相继发明了非光气的甲醇液相、气相和常压非均相氧化羰基化合成DMC的路线,并分别建成了工业生产装置
最近美国Texaco公司开发成功由环氧乙烷(EO),CO2和甲醇为原料经酯交换技术联产DMC和乙二醇(EG)方法,应分两步进行,先由EO与CO2生成碳酸乙烯酯,然后碳酸乙烯酯与甲醇进行酯基转换,产出DMC和EG.
此路线工艺投资节省,DMC生产成本可与其它各种方法竞争,但目前碳酸乙烯酯产量不大。所以尚未见用此方法生产DMC的工业装置投产。
估计国外DMC生产能力约35500吨/年。
3国内DMC生产和科研开发概况
国内有上海吴淞化工厂、江苏吴县农药厂、重庆长风化工厂、辽宁阜新有机化工厂和亚太农用化学(集团)公司上海东风化工厂光气法生产DMC。产能合计2300吨/年,每年实际产量约1000吨。
从80年代起,国内也非常重视非光气制DMC的开发,原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西南化工研究院、中科院福州物质结构所、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分别就甲醇氧化羰化法、酯交换法开展了研究和开发工作,并相应取得中试成果和进行工业装置试验。中石化集团已经对浙江大学和华东理科大学合作研制开发的由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丙烯酯,然后与甲醇酯交换生成DMC和1.2丙二醇的工业试验进行了鉴定,目前一定规模的基础设计和工程设计正在进行中。
4国内市场前景
DMC是“绿色”的无毒性化工基础原料,是硫酸二甲酯的最好替代品。尤其随着国内聚碳酸酯的发展。用非光气法的DMC与苯酚生产碳酸二苯酯,再与双酚-A酯交换生产聚碳酸酯的非光气工艺的应用和发展,必须给DMC带来巨大的需求量。
目前国内DMC消费量已在3000吨/年,不足部分全靠进口量弥补。资料预计2000年需求量增至10000吨,进口量相应猛增。美国市场DMC(纯度99.6%)价格约3100美元/吨折合人民币约27000元/年。国产DMC(纯度95%)价格17000-19000元/吨,精制DMC则售价为23000元/吨。
碳酸二甲酯市场概况
发布时间:2004-7-19 0:00:00 文章来源:
目前国外DMC的生产能力约17万吨/年,年产量不足10万吨,主要的生产企业十几家,包括GE(通用电气公司)、Enichem Synthesis SPA(意大利)、Bayer(德国)、BASF、日本的三菱和宇部等,全球大约70%的DMC产能集中在美国、西欧、日本这3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其用途分布为:聚碳酸酯约占56.1%、医药约占22.5 %。世界每年DMC市场需求量约为15~20万吨。从市场发展来看,今后DMC取代光气作为合成聚碳酸酯的原料市场应用可观,预计未来聚碳酸酯对DMC的需求将持续增长;DMC替代光气合成异氰酸酯、聚氨基甲酸酯及用作医药中间体等方面的应用也会进一步扩大;DMC作为燃料添加剂可获得与MTBE相近的调和效果,且DMC在氧含量上占优势,能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少尾气排放量,所以DMC取代MTBE用作汽油添加剂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据预测,到2006年世界DMC的市场需求量约为35~40万吨。
目前,我国DMC生产企业约有20多家,总产能约为8万吨/年,酯交换法是我国DMC工业生产主要方法。拥有万吨级产能的企业有:安徽铜陵金泰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辽宁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1万吨/年)、辽宁锦西炼油厂(1万吨/年)、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公司(1万吨/年)和山东东营海科化学工业有限公司(1万吨/年),其它装置产能较小。2003年我国DMC生产企业在国内的销售量不超过1万吨,加上出口到日本、美国等的2万吨,实际产量远远小于产能,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内DMC应用领域窄,二是DMC生产成本偏高,价格缺乏竞争力,从而影响了市场对DMC的需求。
综上,DMC作为颇受青睐的绿色有机化工产品,随着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宽,全球DMC产能和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在具体选择采用何种工艺建厂时,应结合具体情况,从投资费用、生产成本、技术可行性以及市场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酯交换可以从技术设备完全实现国产化,而且用酯交换法可联产市场紧缺的丙二醇。实际上国内DMC装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利用副产丙二醇获得经济效益,因而酯交换法在目前仍具有相当发展潜力。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国内应重点开发气相法甲醇氧化羰基化工艺和尿素甲醇工艺,而且还应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这样才能使我国DMC生产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业,国产DMC产品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有关报道称,上海氯碱公司已与Bayer公司签署了一份建一套10万吨/年聚碳酸酯的协议,其中包括3.5万吨/年甲醇氧化羰基化DMC装置,所以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甲醇氧化羰基化工艺迫在眉睫。未来我国DMC工业的发展前景将继续看好。2009亚太化工展会议专刊,第63届中国国际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秋季交易会会议专刊火爆招商中,七日讯会议专刊帮助你在展会中胜人一筹,专刊:025-83323866。自己找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