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跌破0-pmi油价下跌原因

tamoadmin 2024-10-15

1.2012以后国际经济形势会不会影响贸易

2.股票大跌是什么原因?

3.形势异常严峻,机遇千载难逢——点评3月PMI

4.2012年6月4日,为什么今天的股市大跌?

2012以后国际经济形势会不会影响贸易

油价跌破0-pmi油价下跌原因

2012年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2011年,世界经济延续了2010年的复苏态势,但受自主增长动力不足、主权债务危机深化、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日本大地震、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3.9%,较2010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6.2%,分别减少1.6和1.3个百分点。

进入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显现积极信号,美日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就业、消费和工业生产有所回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得到一定程度控制,新兴经济体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力度加强。但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仍然很多,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乏力的态势没有改变。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也难以缓解,全球性财政紧缩政策空间继续收窄,高失业率和高油价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前景仍不明朗。IMF预计,201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4%,欧元区将出现温和衰退,下降0.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至5.4%。

2011年国际贸易增速明显下滑。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5%,较2010年下降8.8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量增长4.7%,低于全球平均增速;发展中国家出口量增长5.4%,其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47%,创历史新高。2011年,美国、欧元区出口规模占其GDP比重创新高。其中,美国出口额占其GDP14%,超过2008年水平创近年来新高;欧元区出口额占其GDP比重首次超过危机前水平,德国出口额占GDP比重达到50.1%。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充满风险,比如欧元区经济衰退深化、主权债务危机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和地缘政治危机等,WTO预计2012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增长3.7%,低于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发展中国家增长5.6%。

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的拖累,但在发达国家带动下,2011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入规模保持上升势头。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2011年全球FDI增长16%,规模达到1.66万亿美元,超过危机前水平,但较2007年的峰值仍低2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5%;发展中国家下降7%,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FDI占全球份额从31%降至26%。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欧债危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影响全球FDI,一季度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规模双双下降,2012年全球FDI投资前景谨慎乐观。

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仍然较大

近期,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均出现回升迹象。一是全球制造业显现积极信号。摩根大通报告显示,2012年2月和3月全球制造业指数(PMI)均处于50荣枯线上方,分别为51.2和51.1,预计4月会继续增长,这预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活动呈整体回暖之势。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提供的美国制造业指数也从2月的52.4增长到53.4,比预期强劲。二是经合组织(OECD)经济活动增强。2月份OECD综合先行指数为100.5,自去年11月份以来连续第四个月回升,继续显示出经济好转的积极信号。其中,日本和美国综合先行指数均处于101以上,继续引领经济向好迹象,欧元区17国整体综合先行指数与1月份持平。三是全球股市表现较好。由于公司实际收益增长,2012年以来股票市场投资信心增强,全球股市普遍上扬。一季度美国道指上涨8.1%,标普上涨12%。从目前看,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有望持续,至少应排除再度出现衰退的可能性。

但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与不断蔓延深化,暴露出当前国际经济在体制机制、政策理念、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弊端,世界经济固有矛盾、国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并发症等新问题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基础比较脆弱、前景尚不明朗,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复苏进程将漫长而曲折。目前,国际机构对2012年世界经济的预期并不乐观。联合国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处于另一次大衰退边缘,二次探底风险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尽管将今年全球经济增幅由1月份预计的3.3%上调至3.5%,但警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风险并未完全消除,欧债危机和潜在的油价飙升仍可能扼杀脆弱的经济复苏,财政整顿和银行去杠杆化等压力将在短期内制约发达经济体的强劲复苏。

2、欧债危机前景依旧复杂多变

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导致欧洲银行业流动性紧张加剧、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市场信心极度脆弱,形势十分严峻。针对这种情况,欧元区各国政府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救急的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一是欧洲央行两次长期再融资操作向市场提供超过1万亿欧元流动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洲银行业流动性压力;同时还多次购买重债国债券,为稳定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希腊债务置换计划取得重要进展,预计可减轻大约1000亿欧元债务负担;总额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救助计划获得批准,希腊成功渡过一季度偿债高峰。三是欧元区各国同意提高欧债“防火墙”规模,即将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和欧洲稳定机制(ESM)的总体资金上限扩大至7000亿欧元。

欧债短期风险虽然有所降低,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希腊经济已连续4年陷入衰退,财政紧缩更是削弱了经济复苏动力,债务违约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欧洲银行业流动性情况有所改善,但仍面临去除债务杠杆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等诸多问题,特别是部分南欧国家银行坏账较多,银行业仍然存在较高风险。当前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仍处在偿债高峰期,尤其是西班牙经济增长乏力,债务持续增加,导致国债收益率快速大幅上涨,市场普遍担心其成为下一个求救国。近日,标普将西班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个等级,从A下调至BBB+,评级前景为负面。总体看,欧债危机发展还存在很多变数,仍是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

3、国际油价仍在高位震荡

国际油价是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主要受伊朗局势影响,全球市场对原有供给的忧虑情绪加重,加上全球流动性充裕、投机资本炒作等因素,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纽约期油价格一度飙升至109.8美元/桶,目前仍在10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徘徊。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将达8990万桶,比去年日均需求量增加0.9%。报告指出,近来国际油市压力有所缓解,原因包括欧佩克成员国增产、沙特阿拉伯承诺加大供应、全球原油需求停滞、国际能源署有可能释放战略储备以及伊朗核问题多方会谈有望重启等;2009年以来不断重现的供需矛盾暂时恢复平衡,但与伊朗核问题相关的地缘政治担忧情绪尚未消除,国际油价再次飙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从目前情况分析,伊朗局势仍是造成全球原油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随着欧美对伊朗采取原油禁运的时间日益临近,市场仍会产生一定幅度的波动,国际油价将会继续在高位盘整。这无疑将增大全球通胀压力,影响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制约消费信心和居民可支配开支,扼制全球经济复苏势头。

4、全球流动性宽松程度加剧

近日,美联储决定把接近于零水平的短期利率维持到2014年末,继续宽松货币政策。欧央行两次长期再融资操作向市场提供超过1万亿欧元流动性,并连续四个月维持1%的基准利率。英国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0.5%的历史低点。日本继续维持“零利率”,日本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强有力货币宽松措施,直至实现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1%的目标。

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不同程度由紧转松,增加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近期,印度将基准回购利率由8.5%下调至8%,是2009年4月以来首次降息,并将边际贷款工具借款占银行定活期存款的比例上限由1%提高至2%;巴西将基准利率由9.75%下调至9%,是2011年7月以来连续第六次降息;印尼连续第2个月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75%不变;韩国连续第10个月将基准利率保持在3.25%不变;泰国维持基准回购利率3%不变。全球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可能加剧国际资本无序流动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

美国 受日本地震灾害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外部因素拖累,以及失业率高企、消费低迷等内部因素影响,2011年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为1.7%,低于2010年3%的增速。下半年美国经济表现有所改善,特别是由于私人库存投资、个人消费开支和居民住房固定投资增加使四季度经济增长3%,为全年最好季度表现,也是自2010年二季度以来最快季度增长。

进入2012年,美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复苏势头。国内制造业扩张势头不减,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53.4,连续32个月保持扩张势头;就业市场有所好转,国内消费需求趋旺,消费者支出情况乐观;2月份美国货物和服务出口超过1800亿美元,创单月历史新高;金融市场表现较好,道指连续五个月上涨。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一是尽管美国失业率从2009年的10%降至8.2%,但实际新增就业人数依然有限,若经济复苏出现反复,就业市场持续改善后劲不足,而且解决日益加重的结构性失业比恢复周期性失业更困难。二是外部风险制约增加。伊朗局势扑朔迷离,美国经济容易受到油价暴涨的冲击,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也将延缓美国经济增速。三是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OECD预计,2012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折合年率将分别增长2.9%和2.8%。IMF预计,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2.1%,略高于上年。美联储近日表示,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温和增长,随后增速将逐渐加快。

欧元区 2011年,由于家庭支出、出口及制造业表现疲软,欧元区经济仅增长1.4%,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环比下降0.3%。重债国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希腊经济下降6.9%,葡萄牙下降1.5%,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只有0.7%、0.4%和0.7%的低增长;核心国家仍是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德国增长3.1%,法国增长1.7%。

2012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欧洲央行为稳定金融市场向银行体系提供大量流动性,25个欧盟成员国签署财政契约,欧债“防火墙”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些都有助于缓解欧债危机压力,同时美日等国经济复苏势头加快带来的外需增长,也有利于欧元区经济复苏。但总的来看,欧元区经济复苏仍然面临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温和衰退势头短期内难以改变。

一是主权债务危机仍是主要风险。希腊短期内债务压力减轻,但长期偿债能力仍然堪忧。经济规模较大的西班牙、意大利债务问题也很严重,不排除风险爆发的可能。同时,欧元区各成员国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紧缩财政开支和银行业去杠杆化的措施也将削弱经济增长动力。二是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元区失业率连续8个月持续攀升,2月份达到10.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7个成员国失业率超过10%,希腊、西班牙等重债国均超过20%以上。三是实体经济表现趋于低迷。4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6%,比3月份下降1.7个百分点,已连续9个月处于低于50%的收缩区间。德国、法国制造业PMI分别为46.3%和47.3%,也均连续两个月低于50%。

IMF预计,2012年欧元区经济将下降0.3%,其中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将分别下降4.7%、3.3%、1.9%和1.8%。

日本 2011年,受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灾害冲击,日本经济同比下降0.7%,低于预期。值得关注的是,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元升值、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原油价格走高等因素影响,加上大地震影响汽车等行业出口,外需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日本财务省最新贸易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财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日本贸易逆差达4.4万亿日元,创1979年度有可比数据以来单一年度最高纪录,也是近3年来首次出现逆差。此外,日本企业海外并购创历史新高,据日本知名企业并购咨询公司统计,2011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额7.33万亿日元,增长近1倍;海外并购案474件,同比增长23%。

进入2012年,随着外部环境逐渐改善和灾后重建拉动,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兆头,经济数据出现好转迹象。2月份除船舶和电力设备外的核心机械订单环比增长4.8%,较1月份提高1.4个百分点。3月份日本出口额同比增长5.9%,是半年来首次正增长。日本央行加码量化宽松、力压日元汇率贬值等因素强化了投资者对日本企业业绩改善的信心,灾后重建的逐步开展也推动日本股市上涨。

日本政府预计,2012财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为1.8%,其中与震后重建相关预算及投资将对实际GDP增长贡献1个百分点左右。IMF预计,2012年日本经济增速将达2%,较上年明显改善。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2011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6.2%,较上年放缓1.3个百分点。巴西经济增长2.7%,增幅不到上年一半。中国经济增长9.2%,较上年低1.2个百分点。印度2011-2012财年经济增长6.9%,为过去三年最低增幅。南非经济增速降至3.1%,低于预期。俄罗斯经济增长4.3%,与上年持平。此外,泰国经济增长0.1%,较上年7.8%的增速大幅下滑;马来西亚经济增长5.1%,低于上年的7.2%。受局势动荡和外部环境恶化影响,中东北非地区经济增长3.5%,较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保持强劲增长,增长率达到5.1%,成为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地区之一。

进入2012年,受全球总需求不足、油价高企加剧输入性通胀等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下降,但新兴市场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IMF预计,2012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为5.7%,增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7.3%的增速虽然较上年下调,但仍将是最快的。中东北非经济增速将达4.2%,较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速将由上年的4.5%降至3.5%,相当于该地区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巴西继2011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后,2012年政府继续出台新的刺激措施,经济回暖趋势将加快,预计增长3%。俄罗斯加入WTO也将有利于其经济发展,预计增长4%。

股票大跌是什么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股出现重大利空:在股票投资中,个股放出利空消息,就会导致大多数的散户投资者抛售手中的个股,从而引起股价急剧下跌。利空消息往往会导致股市大盘的整体下跌。比如上市公司业绩恶化、银行紧缩、银行利率上涨、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都是属于利空消息。

2大盘或市场行情:当市场环境出现比较大的波动的时候,是会引起个股出现股价下跌的。比如大盘整体出现下跌的情况,难免是会引起个股的股价下跌的。

3主力出货:庄家为了出货,制象派发手中的股票,又或者是主力进行大单砸盘,从而压低股价。这类情况往往是主力压低股价之后又会大量买入,从而拉升股价赚取差价。

4投资者的信息变化:投资者信息变化也是会引起股票价格变化的,比如当股票上涨到一定程度之后,投资者认为价格太高,风险增加了,这种情况就会出现卖方增强,买方减弱的情况,股票就会出现下跌的情况。

股市交易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上午时段9:30-11:30,下午时段13:00-15:00。周六、周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

沪深市场股票

交易日:周一~周五(法定节日除外)

9:15 —— 9:25集合竞价

9:30 —— 11:30 前市,连续竞价

13:00 —— 15:00 后市,连续竞价

(14:57——15:00深圳为收盘集合竞价)

大宗交易的交易时间为 本所交易日的15:00-15:30,本所在上述时间内受理大宗交易申报。

大宗交易用户可在交易日的14:30-15:00登陆本所大宗交易电子系统,进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大宗交易用户

可在交易日的15:30-16:00通过本所大宗交易电子系统查询当天大宗交易情况或接收当天成交数据。

中国香港股票

周一至周五: 早市 9:30-12:00午市 13:00-16:00

周六、周日及香港公众假期休市

香港股票交易规则:

1. 实际交收时间为交易日之后第2个工作日(T+2);在T+2以前,客户不能提取现金、实物股票及进行买入股份的转托管。

2. 港股买卖可做T+0回转交易

美国时间

编辑

夏令是21:30开盘——4:00收市.

冬令则22:30开盘——5:00结束。

美国周五收市之时是中国周六清晨,中国周一的晚上是美股周一开市。同时,美股开盘时美国西部沿岸刚刚进入清晨。

欧洲时间

夏令时为15:00开盘-23:30收盘。

冬令时为16:00开盘-0:30收盘。

新西兰 惠灵顿 4:00-13:00

澳大利亚 悉尼 5:00-14:00

日本 东京 7:00-15:00

德国 法兰克福 15:00-0:00

英国 伦敦 16:00-1:00

1 有一定的市场流动性,但主要取决于当日交易量(交易量取决于投资人心理预期)。

2股票市场只在纽约时间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国市场为下午三点)开放,收市后的场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佣金并不是太高适合一般投资人。

4 卖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开办融资融券业务)和资本(约50万)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为此感到沮丧。

5 完成交易的步骤较多,增加了执行误差和错误。

形势异常严峻,机遇千载难逢——点评3月PMI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熊柴 华炎雪

实习生李晓桐对本文有贡献

事件

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2%,预期42.5%,前值35.7%。非制造业PMI为52.3%,前值29.6%。

解读

1 、复工复产加快,但内外需皆弱,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

本次疫情影响幅度已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截止3月31日全球累计确诊数超80万;中国疫情在2月下旬基本控制,但海外疫情2月下旬开始爆发,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成重灾区,且尚未看到拐点。有的流行病专家预测全球疫情将在6月结束,但也有专家认为会跨年。如果疫情在夏季控制,是比较乐观的估计,造成的损害相对可控;但如果持续到年底甚至明年初,全球经济衰退程度将十分惨烈,倒闭潮和失业潮风险较大。

疫情大流行一度引发全球流动性危机,深度经济衰退难以避免,美欧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力度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欧美经济衰退将通过外需、产业链、资本流动、金融市场、疫情输入、交叉感染等渠道对中国进行传导。 2月19日至3月20日美英法德股市累计下跌均超30%,美股10天内四次熔断,债券也遭抛售。流动性危机通常是金融危机的前兆。在此背景下,美联储3月15日紧急降息至“零利率”并推出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QE)计划,3月23日推出“无限量QE”计划,3月27日特朗普签署“2万亿”经济刺激法案。欧洲央行3月12日宣布增加1200亿欧元资产购买计划,3月18日追加7500亿欧元;英国3月17日宣布3300亿英镑贷款担保计划、提供200亿英镑支持小企业,德国3月23日通过1.2万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

中国1-2月控制疫情、2-3月恢复生产,从PMI指数计算方法看 ,PMI指数=“增加”选项的百分比+“持平”选项的百分比×0.5,因此 3月PMI大幅回升仅反映经济活动较2月快速恢复。从同比看,经济活动远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2月中下旬以来经济活动快速恢复。根据官方数据,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98.5%,3月29日中小企业复工率为76.8%。从高频数据看,3月六大电厂日均耗煤量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的80.8%;3月30日全国返城率81.6%、累计返岗率70.5%(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城市拥堵延时指数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的约82%(高德数据)。在此背景下,3月制造业、非制造业PMI分别大幅回升至52%、52.3%,分别较2月上升16.3、22.7个百分点。

具体看,3月PMI数据反映了当前经济形势的五大特点:1)需求恢复弱于生产,内外需皆弱且外需更差;2)价格持续下跌,经济通缩明显;3)企业预期环比改善,但库存积压;4)大中小企业均环比改善,但中小企业更困难;5)服务业恢复弱于制造业,建筑业恢复较快。

复工不完全等于复产,疫情冲击导致当前同时面临内外需下滑,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出口型企业。 比如,根据美团研究院报告,截至3月9日仅34.6%的商户正常营业,但其中 超过85%的商户营业额不到去年同期的10% ;受海外疫情冲击,当前 出口企业面临订单被取消、减产、裁员等困境 。在就业方面,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攀至6.2%的新高,3月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PMI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50.9%、46.7%和53.1%,服务业就业仍在收缩。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327中央会议明确扩大内需,启动“新”一轮基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防止出现大规模倒闭潮、失业潮。我们旗帜鲜明倡议“新基建”(2月28日发布《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扩大有效供给,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改善民生福利。

不同于事后解释的学院派,我们一直追求前瞻性的实战经济学。2019年提出“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该降息了”,引起较大争论,但随后被货币政策降息降准所验证。2019年下半面对市场上流行的“经济企稳”“库存周期复苏”观点,提出“要充分估计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经济企稳的基础不牢固”。2020年2月下旬提出“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引发市场大讨论,随后被形势演化所验证。

2、虽然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但我们正面临千载难逢的 历史 性机遇。

危中有机:

1)在国际市场购买石油、欧美高 科技 公司股票、天然气等,现在都打折出售,可以通过主权财富基金,也可以通过企业并购,同时帮助受疫情冲击的国家和企业渡过难关。

2)2018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基建,但是2019年初经济小阳春,宏观经济环境不具备大规模启动。2020年受疫情全球大流行和欧美经济衰退影响,中国经济大幅低于潜在增长率,启动以新基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基础设施补短板,有助于扩大短期有效需求和长期有效供给。而且现在搞基建成本低,大宗商品价格大跌,还有利于带动就业。

3)帮助受疫情冲击大的意大利、德国、西班牙、伊朗、韩国、美国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酒精等制造生产国,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可以适当出口相关物资,加大宣传,赢得国际人心,疫情的马歇尔计划。

4)加快应急医疗、医疗体制、 社会 治理、减税降费、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改革,比较容易形成共识,阻力最小方向的改革。

5)不卷入到是非之中,不卷入到地缘冲突,为国家发展争取战略机遇和时间窗口。

3 、需求恢复弱于生产,内外需皆弱且外需更差

3月制造业PMI 52%,较上月大幅回升16.3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21个制造业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新动能恢复较快,高技术制造业PMI高于总体。从重点领域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为55.8%、54.5%和52.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PMI高于制造业总体3.8个百分点。

需求恢复弱于生产,内外需皆弱,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冲击中国出口。 3月PMI生产指数为54.1%,较上月大幅回升26.3个百分点。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2.0%和46.4%,分别较上月回升22.7和17.7个百分点。

外需疲软,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增长动能趋弱,叠加海外疫情冲击。3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49.2%,较上月下滑1.5个百分点,重回荣枯线下;欧元区PMI为44.8%,较上月大幅下滑4.4个百分点;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制造业PMI为45.7%,较上月下滑2.3个百分点。

进口指数48.4%,较上月上升16.5个百分点,连续21个月处于荣枯线下,表明内需疲软。

4 、价格持续下跌,通缩风险加剧

3月出厂价格指数为43.8%,较上月下滑0.5个百分点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45.5%,较上月下滑5.9个百分点。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指数差值从2月的-7.1个百分点收窄至3月的-1.7个百分点,表明中下游企业盈利压力较2月有好转,但价格下跌致企业名义利润增长持续承压。

近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通缩风险加剧。 近期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在石油问题上三方角力,叠加疫情冲击全球恐慌情绪,国际油价暴跌。3月布伦特原油均价环比-40.0%,南华工业品价格环比-7.5%,螺纹钢环比-7.8%。

5 、企业预期环比改善,但产成品库存积压

3月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为54.4%,较上月上升12.6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52.7%,较上月上升23.4个百分点。3月原材料库存指数49%,较上月上升15.1个百分点,表明因物流逐渐畅通、前期原材料短缺现象缓解;产成品库存49.1%,较上月上升3个百分点,反映需求虽有好转但仍然疲弱。同时经济动能(新订单-产成品库存)指数较上月回升19.7个百分点。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财政货币双发力,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

货币政策方面, 3月1日,银保监会发文,对于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延期付息安排;贷款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3月13日,央行决定于3月16日对达到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1个百分点,对符合条件的股份行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共释放5500亿元。3月27日中央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3月30日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此前为2.40%,降低20BP。

财政政策方面, 3月27日中央会议强调“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据国家税务总局,3月申报纳税期限依法延长至3月23日,到期后仍处于疫情防控一级响应的地区,相关省税务局还可以依法再适当延长纳税申报期限,进一步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6 、大中小企业均有改善,但中小企业更困难

大型企业在生产、需求以及经营预期方面均好于中小型企业。 3月大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分别为52.6%、51.5%和50.9%,较上月分别回升16.3、16.0和16.8个百分点,均在荣枯线上。从生产来看,大中小型企业指数分别55.3%、53.5%和51.6%,分别较上月上升27.0、25.4和25.5个百分点。从需求来看,大中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2%、51.4%和49.7%,分别较上月上升23、22.1和22.9个百分点;大中小型企业新出口订单指数47.3%、44.2%和46.3%,分别较上月上升17.8、18.1和15.3个百分点。从经营预期看,大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分别为55.5%、52.5%和54%,分别较上月上升11.2、12.5和16.6个百分点。

7 、服务业恢复弱于制造业,建筑业恢复较快

3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2.3%,较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分别为49.2%和38.6%,分别较上月上升22.7和11.8个百分点,处于荣枯线下,反映非制造业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减少程度较上月放缓。

服务业恢复弱于制造业,生活型服务业更为困难。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8%,比上月回升21.7个百分点。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除证券行业外,其他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回升。1)交通运输、零售、银行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相对较高。2)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低于服务业总体指数1.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 旅游 、居民服务、文化 体育 娱乐 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美团调研报告显示,截至3月9日,65.4%的综合商户处于暂停营业状态,仅34.6%的商户正常营业,复工的商户营业状况不佳,74.5%的商户几乎没有交易,11.5%的商户的营业额是2019年同期的10%及以下,5.5%的商户的营业额是2019年同期的11%-30%。只有1.3%的商户的营业额与2019年同期持平,0.4%的商户的营业额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建筑业恢复较快,反映复工进展和基建预期。 建筑业商务活动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5.1%、48.4%,分别较上月上升28.5、24.6个百分点。从劳动力需求和市场预期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3.1%和59.9%,比上月回升20.8和18.1个百分点,企业复工人数环比增长,信心有所恢复。2019年11月27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部分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2020年2月11日,财政部再次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2020年3月27日,中央会议提到“增发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将主要用于基建和减税。随着专项债发行到位,大型项目复工加速,二季度将迎来基建施工高峰。

2012年6月4日,为什么今天的股市大跌?

一:上周五欧美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场大跌。美国公布的就业数据显著低于预期,加上欧债问题继续重压市场,上周五美股大跌,三大股指跌幅均在2%以上,外围出现大波动对两市股指走势影响明显;。

二:八部委联合助推国际板。国际板消息此前已经给市场造成了几次调整,此次发改委等八部门的文件无疑表示国际板已经越来越近,对投资者心理影响较大;

三:5月份的PMI指数没有延续此前连续5个月的上涨态势,而大跌至荣枯线附近,PMI大降表明中国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经济增速回落,二季度GDP很可能难以保八,基本面对市场不能形成强劲支撑;

四:国际油价大跌,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大跌3.30美元,收于每桶83.23美元,跌幅为3.81%,为去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油价大跌,国内调降油价渐行渐近,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只权重股有一定利空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