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车价下降吗现在-油价调整车价下降吗现在怎么样
1.分析近年来我国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
2.二手车市场不景气,想卖车的朋友需注意
3.未来几年内,车价会大幅度降价吗?
4.油价年内第11次上调
5.如果车真的能烧水,油价不是一个问题了
分析近年来我国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
汽车行业环境 发生重大变化
广州本田汽车总经理大河原荣次先生,上周在新一代飞度轿车发布会上指出,最近汽车行业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油价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尤其汽车对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一变化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其他许多国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涉及汽车产业的能源和原材料,如煤、电、油、钢材、橡胶、玻璃、塑料产品等竞相涨价。今年年初,受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影响,国内钢材出厂价大幅上涨,汽车行业的成本进一步加大。
一家合资汽车企业销售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为了消化成本上涨压力,公司大幅压缩了员工的差旅费用,以前出差住三星级酒店,现在只能住连锁式廉价旅店。虽然取了各种措施,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也去做了,但还是无法消除大幅增长的成本。
受成本上升影响,今年一些国内汽车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困境,许多汽车生产企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面对成本压力 厂家不敢涨价
迫于成本上涨压力,前一段时期,国内许多商用车企业纷纷提高了汽车售价,也得到了用户理解。但是在竞争最为激烈、增长也最快的轿车领域,面对巨大的成本上升压力,厂家却不敢涨价,甚至还不时推出降价促销措施。
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上周在新一代飞度发布会上说,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广州本田的产品价格不会上涨,因为我们有能力进行内部消化。
付守杰认为,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汽车产品不但不涨价还能降价,关键是汽车生产厂家的产品规模在扩大,效率在提高,还有本钱降价。
在国内轿车生产企业中,广州本田单车利润一直名列前茅,利润空间较大。但是对于利润空间较小的合资汽车企业,以及没有品牌优势,利润空间本来就很小的自主品牌厂家来说,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一家中美合资汽车企业部门经理对记者说,如果原油价格继续居高不下,钢材继续涨价,合资企业也无法完全消化涨价压力,只能压缩利润空间。
目前国内轿车产能总体大于需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宝。许多企业担心如果自己涨价而竞争对手不涨,势必削弱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来说,价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涨价势必打击消费者的购车意愿,这也是汽车厂家不敢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车价上涨 国内未必跟随
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40美元一桶,铁矿石价格再次大幅上涨,全球汽车企业面临又一次重大挑战。
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企业安赛乐—米塔尔集团日前决定,将提供给汽车制造商的钢材价格提高60%。在此之前,全球汽车钢板巨头新日铁对丰田汽车提供的汽车钢板提价30%,创下26年来的最高价格。随着进口铁矿石价格飙升,国产汽车钢板也将再次涨价。
钢材约占汽车生产成本的15%,钢材价格上涨将使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增加300美元左右。钢材价格上涨已成为国际汽车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为应对钢材上涨压力,法国雷诺品牌和雪铁龙品牌汽车纷纷提高汽车售价。丰田汽车正在考虑全面上调日本市场所售车型的价格,调价范围可能会涉及所有车型。如果所有车型一起提价,将是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34年来丰田首次全面上调汽车价格。
汽车工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行业,除了钢材以外,制造汽车所使用的很多原材料比如轮胎、塑料都以石油为原料,石油价格上涨将带动上述产品价格的上涨。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赵英认为,虽然汽车成本上涨较快,但国内汽车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再加上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产能过剩带来的过度竞争,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国内汽车价格还会继续下降。
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在国际汽车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国产汽车不可能独善其身,只降不涨。要确保汽车产品品质不下降,单靠企业本身很难消化全部涨价压力,汽车企业为了生存,最终可能不得不选择涨价。
二手车市场不景气,想卖车的朋友需注意
二手车市场不景气,想卖车的朋友需注意
油价不稳定,用车压力变大,加上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政策,这让许多消费者萌生想换车的打算,买新车之后一部人可能会选择把旧车卖到二手车市场去,而今年二手车市场的行情十分不景气,经销商们利润空间被不断的压缩,这时候他们便会想尽办法降低收车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时候卖车真的不是明智之举。
今年二手车市场车辆价格浮动较大,行情相当不稳定,那丰田汉兰达来说,上半年二手的价格还能维持在25万以上,但是现在你再去问问,已经被降到20万左右,几个月的时间,五万块不翼而飞,这还是丰田汉兰达这种比较保值,价格浮动一直不大的车款,可想而知,其他车款是怎么样一种情况。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目前二手车市场态势动荡不安。大多数消费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今年车市新车的价格波动极其明显,大环境的变化让大家消费心理发生变化,用车预算这块被大大降低,从豪华品牌汽车的车价就能看的出来,连奔驰S级这种一向价格比较坚挺,甚至需要加价的车款都没能逃过降价出售的命运,二手车市场的价格又有什么理由继续强势下去。
其次,纯电车和混合动力车款的占有率变高,一大部分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不再对燃油车感兴趣,这不仅让车企面临转型危机,二手车经销商也要跟着顺应发展节奏,这让他们面临这消化燃油车库存的极大压力,而降库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调低价格,刺激消费,同款车型三万五万的往下降车价,自然就会有消费者来咨询。
还有,国内车市今年的行情整体下滑,新车销量堪忧,二手车就更加不好卖,对于经销商来说,每一家都会面临资金流吃紧的情况,收车的时候自然会保守许多,价格会压的更低些,生意人最终考虑的还是利润率。
如果明年经济回暖,新车和二手车或将会得到喘息的机会,市场千变万化,所以大家可以先观望下再决定卖不卖车。
未来几年内,车价会大幅度降价吗?
一般不会?
车价已经非常的稳定,无论是合资车还是国产车,利润都比较合理了,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想看到汽车价格暴跌,在车企保持合理利润的情况下,除非出现爆炸性的技术进步,让车企流水线的生产效率翻个倍,汽车价格降下来才有可能。或者国家对于汽车行业没有条条框框了,比如不收增值税了,价格也会跌。
车价趋势:
因为未来大力推行的新能源战略,以及未来用插混车代替油车的国家政策,消费者可以买到的车,会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导致价格会涨一些。虽然价格上涨可以带来确实的利好,但是价格上涨却是不争的事实。
综合来说未来三年,因为造车技术不会爆发性的进步,再加上竞争激烈,已经没有大幅度降价的区间了,所以不会发生大幅度降价的情况。若是想要买更好的车,尝试新技术,价格还会略涨一些。
油价年内第11次上调
6月14日,国内油价将迎来今年的“第11轮”调整,您准备好了吗?
我准备好了,因为从目前国际原油变化率的观察来看,6月14日国内成品油大概率会上涨,而且涨幅应该不小。在本轮成品油调整周期内,截至6月9日的第8个观察日,国际原油变化率大约是6.8%,对应的国内成品油调整幅度大约是320元左右每吨,相当于每升汽油要上涨0.24元以上。
在5月30日成品油调整之后,目前国内很多地方的92号汽油已经达到9元以上,即便便宜的地方也基本上达到8.8元以上。这意味着,如果6月14日国内成品油继续上涨0.2元以上,那国内92号将全面进入9元时代。对于油价的上涨,其实大家已经变得麻木了。进入2022年以来,实际上我国成品油已经上调11次,其中第1次是在2021年12月31日24点调整,但真正调整时间是从2022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
在这11次油价调整当中,上调的次数是10次,下调的次数是一次,如果6月14日继续上调,这意味着进入2022年以来,油价将会出现11次上调一次下跌的格局。经历这次上调之后,和2021年年末相比,国内成品油累计涨幅有可能达到3000元左右,相当于每升汽油上涨了2.25元左右,这个涨幅还是非常明显的,相当于加满50升的汽油要多出100多块钱。
对于油价的上涨,其实大家也无能为力,毕竟目前我国的成品油调整是跟国际原油挂钩的,当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幅度比较大的时候,国内成品油调整幅度也会比较大。而进入2022年以来,因为受到一些特殊国际的影响,国际原油一路不断上涨,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国际原油还只有75美元左右,而目前已经飙到123美元左右,涨幅超过60%,这也是直接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的重要原因。
在成品油大幅上调的背景下,大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要么继续坚持使用高油价,要么选择其他出路。比如在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之下,对那些公共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开车上班了,可以通过搭公交或者地铁的方式去上班,这样既环保又可以省下油钱,一举两得。另外对那些准备买车的人来说,面对高油价,很多人都被吓退了,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转向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各方面比较完善的城市,很多人都更倾向于买新能源汽车。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两年时间,在油价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越来越高,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而且按照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走势来看,尽管4月份整体销量比较低迷,但不排除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00万辆以上,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00万辆以上。只不过新能源汽车只适合在城市里面短期通行,如果有长途出行需求,买新能源汽车也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毕竟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都比较短,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都低于600万公里,更关键是,目前很多小地方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如果轻易购买新能源汽车,万一在半路没电了,那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当然,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属于高位,是因为受到一些特殊国际的影响,我相信未来随着冲突的缓和,再加上全球纷纷加息的背景之下,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会回落,到时说不定原油价格会有所下跌。
油价将迎年内第11轮调整,油价为什么一直涨价?
对于众多的燃油车车主来说,油价问题一直都是大家所苦恼的,毕竟当油价便宜的时候大家自然也就有了更加松动的生活资金可以调配到其他地方使用,而当油价上涨的时候就让不少燃油车车主有了怨言,看着油价正在不断的上涨,也让我们的家庭开支方面需要进行重新分配,在加油方面需要花费的资金也就更多,生活开支也只能够是节省下来了。
对于燃油车车主来说油价问题的确是和自己的生活成本挂钩,至此油价也成为了不少家庭关注点之一,而油价即将迎来年内第11轮的价格调整,那么油价为什么会出现持续性的上涨呢?
油价的持续性上涨和疫情有着重要的关系,在疫情的情况之下,有不少的员工都因为被感染的问题而在医院进行治疗当中,至此在开石油的行业当中也就损失了不少熟练的员工,开速度也会有所下降,在没有多余的人手进行石油的开工作之下,开速度不断下降,也导致了产能在下降当中,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也就会使得石油价格在不断的上涨,也导致年内石油价格迎来了第11轮的调整,这对于燃油车车主来说确实是一个担忧的问题。
其次就是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所导致了油价价格正在上涨,国际局势在变化当中,也使得我们看到了石油的重要性,也对于国际局势来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作为石油开的企业来说,在国际局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是提升石油价格最好的机会,至此石油的价格也就会一涨再涨,让众多的商家不得不进行购买,国际局势从侧面也刺激着石油的价格,这才导致了石油价格一路飙升。
油价14日将迎年内第11轮调整,这一次油价会上升还是下降?
燃油车主们再次迎来车价的劲爆消息,在6月14日24时,油价将迎来2022年的第11轮调整,预计价格持续上涨。甚至还有车主预测,照着当前九涨一跌的趋势来看,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油价迎来10元时代。
可能对于不开车的群体来讲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单价涨幅并不是太大,又能贵多少呢?但如果仔细一算的话,你就会明白,大多数家用车的油箱容量一般都在55升,按照当前的9连涨的累计,现在小车加满一箱的话要比2022年初多花费90元左右。想想年后到现在也只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受疫情管控的影响,甚至还有人被管控在家零收入。但是短短三个月,一箱油的价格却比原先上涨了90多元,大货车更是不得了。如此对比压力显而易见。甚至还有车主苦笑调侃一箱油,在原基础上多出的钱可以买辆自行车了。
本来在大多数车主心中,9块已经达到顶峰,但是没有想到眼看还有可能突破10元大关,突破车主的心理极限,这也难怪车主们破防。不过如此一来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原本还2022年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可能此时也会更加谨慎,毕竟油价的上涨会打乱很多人的买车。一般的家用车即使不算加油费用,每年还需要耗费1万元左右去保养。再加上油价频繁调度,确实会令人闹心。
尽管电动车当前的充电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寒冷天气,续航力不足,让不少车主望而却步。但按照当前油价的趋势,可能未来还会向上。究竟如何选择,我们拭目以待。最后在这里也提醒车主们一定要在6月14日之前把车加满!
如果车真的能烧水,油价不是一个问题了
如果车真的能烧水,油价不是一个问题了但是车价会是问题!
如果问车主买车之后什么感触最大,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油价太贵”。没买车之前绝对想不到油价能这么牵动自己的心,每年涨涨跌的势头也让车主的一颗心跟着浮浮沉沉。各种省油的技巧绝招层出不穷,说到底都是因为穷,开玩笑,都是因为油价高。很多人就大开脑洞,油这么贵如果汽车能烧水,是不是油价就会下去了?
这种想法并不是空穴来风,真的有一些车企尝试过,比如青年车企旗下的卡车,就曾在去年刷屏各大网站,因为它“只消耗水”。什么原理看不懂,反正官方说不用充电只加水,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不过看现在这件事也没什么后续的水花,估计“噱头”的成分更大一些。
今年我们抛开技术能否达到的层面,就单纯的讨论一下,汽车如果烧水,油价还叫事吗?基于这个前提,油价当然不再是问题。但是解决了价格问题,还有两个随之即来的小麻烦不能忽视。
一个就是水的问题,汽车烧水不烧油,油价必然会下落,但是水价可就水涨船高了。
毕竟供需决定价格,而且大热的新能源是为了解决石油能源枯竭的问题而来,就算换成了水,水也是自然,并不能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到时候物以稀为贵,搞不好比油价还贵。
第二就是如果真的能保证供应,并且技术可以支持汽车烧水,那相应的购车成本一定会剧增。
也就是说到时候汽车的价格可不是普通老百姓买的起的,为什么这么说?参考纯电动汽车就能知道答案。纯电动算是目前的新型能源汽车,普遍的售价要比同级别燃油版车型贵很多,比如卡罗拉,燃油版低于十万就可以到手,混动双擎版本至少要15万。试想一下如果换成水动力的,这价格没个百八十万的可下不来,到时候汽车离穷苦人更是越来越远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