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最新消息安徽-安徽油价下跌名单

tamoadmin 2024-08-25

1.通知!油价预计大降,小麦涨势生变,猪价筑底回升,羊价揪心

2.五一期接近尾声,猪、蛋、粮、汽油价格有新变化,涨了还是跌了

通知!油价预计大降,小麦涨势生变,猪价筑底回升,羊价揪心

油价调整最新消息安徽-安徽油价下跌名单

通知:油价预计在12月5日价格调整窗口打开的时候迎来大降,预计下调380元/吨。

小麦价格此前一段时间接连上涨,局部地区甚至有冲高1.7元的冲动,但近日麦价涨势有变,部分企业下调收购价格。

猪价在经历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连续下跌之后,最近两天接连小幅反弹,猪价有筑底回升的表现。

羊价看似比较理想,实则非常揪心。

油价预计大降

除了个别地区,目前国内92号汽油价格基本在8.3元左右,95号汽油价格基本在8.9元左右,虽然国内成品油价格最近经历了“两连降”,但前两次降幅都非常有限,对油价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下降幅度并不解渴。

但随着近期国际油价的不断下滑,预计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在12月5日调整时,将会迎来大降,降幅为380元/吨,折合每升的价格会下降0.29-0.34元,加满一个50L的油箱能节省15元。

届时,国内92号汽油价格将会降至8元左右,像宁夏、陕西、山西、湖南等油价比较低的地区价格还会回归至“7元水平”。

95号汽油价格将会降至8.6元左右。

不仅是12月5日的油价有望下降,后续有希望持续下降,因为近期市场上油价看跌预警频现:

1、截止11月24日,迪拜商品阿曼期货较迪拜原油掉期溢价本月暴跌约80%,降至近七个月的低点,说明市场看跌12月到明年4月的油价。

2、当前国际原油供应相对充足,市场看跌油价,这一点从布伦特原油即期价差已经跌至溢价可以看出。

3、市场对于后期石油需求复苏的预期正在减弱。

小麦涨势生变

小麦价格在经历了最近两轮的连续上涨之后,部分地区的小麦价格距离1.7元越来越近了,由于近期麦价的持续上行,不少人认为突破1.7元没有问题。

但毕竟市场有诸多利空因素,小麦还没有来得及涨至1.7元,近日市场就传出了降价的消息,部分企业开始下调小麦价格,导致小麦价格涨势生变。

那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小麦的上涨?

1、虽然各地已经陆续进入到了面粉需求旺季,但受疫情影响,面粉需求恢复受限。

2、面粉走货不畅,而当前的小麦价格之下,面粉企业需要承担高额成本压力,企业压价意愿增强。

3、交通运输不畅,不仅影响了市场小麦上量,也影响了面粉的外运,企业面粉库存增加,小麦购积极性下降。

4、今年小麦高产,供应量有保障。

虽然有企业下调了收购价格,大家也不要紧张,首先仅是个别企业开始下调价格,其次市场面粉需求高峰还未到来,小麦价格依然有较强的支撑力,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猪价筑底回升

据猪贩子介绍,猪价止跌稳中上行,其中河南上涨0.1元,江苏上涨0.15元,安徽上涨0.2元,另外吉林、辽宁、山东、黑龙江等北方地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受部分地区猪价回升的影响,全国生猪均价上调0.11元/公斤,而这次猪价的上涨,笔者认为属于“筑底回升”,后续即便无法持续上涨,国内生猪底价也基本可以敲定在11.5元左右。

接下来猪价的涨跌,关键就要看三点:

第一点、最近一个多月猪价大幅下跌的过程中,市场消耗了多少此前积压的大肥。

如果消耗量较大,后续上市生猪以标猪为主,生猪上市体重有所下降的话,猪价有希望持续回升。

第二点、腊肉、腊肠加工利好能对猪肉消费起到多大的带动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全国生猪产能是高于普通需求的,猪价要想上涨就需要腌腊或者春节这种刚性消费利好来发力,如果这两大利好无法对猪价的上涨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那猪价在2022年想大幅上涨的难度就很大了。

受寒潮影响,南方各地将会迎来大幅度降温,其中西南腌腊需求重地会有10摄氏度左右的降温,预计腌腊也将会随之开启,其对猪价的带动力也会逐渐反馈到猪价端。

第三点、疫情对消费者的制约何时能够停止。

11月猪价的回落,有大肥集中上市后形成的踩踏效应,也有疫情影响终端消费的原因,据了解部分地区有陆续放松防控的表现,而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猪肉的餐饮消费,这对猪市来说是好事。

羊价揪心

最近一个星期,我国羊价基本都在25-25.3元/斤之间徘徊,这个价格相比猪价确实要高不少,但是这个价格让养羊户看了还是很揪心,主要是因为这个价格之下,养羊依然处于亏损的状态。

11月份猪价的大幅下跌,依旧后续的难涨,虽然冬季寒冷季节是羊肉的需求旺季,但高达40元一斤的羊肉零售价格还是会劝退不少人,没有良好的消费支撑,羊价上涨之路遥遥无期。

而当前的饲料价格又处于高位,后续随着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养羊成本将会进一步提升,不少养羊户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一旦市场开启了养殖户退出模式,还将会有一批母羊流入市场,会进一步给羊价施压,养殖户的损失也会随之加大。

据机构预测,羊价好转的时间应该会出现在2023年的5、6月份,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羊场的情况,根据行情预测适当调整养殖结构。

五一期接近尾声,猪、蛋、粮、汽油价格有新变化,涨了还是跌了

根据往年的经验,每年的3、4月份都是农产品的淡季,生猪、鸡蛋、蔬菜等价格都会随着消费量的下降而走下坡路,但是今年,猪价在产能过剩,猪肉消费不力的情况下逆势上涨,鸡蛋价格也迎来一波上涨,粮价更是涨不停,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一直维持高位。

导致这一情况的出现,除了同农产品供需本身有关,同进入2022年以来“7涨1跌”的汽油价格也很很大的关系。

目前五一期已经接近尾声,猪、蛋、粮、汽油价格有新变化,涨了还是跌了?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猪价“反转”,涨到头了?

从4月下旬开始,虽然我国生猪产能处于过剩状态,终端消费也因为疫情的影响一直没有好转,但是猪价还是迎来了一波上涨,业内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受仔猪价格上涨的影响,养猪户看好后市,或者二次育肥,或者挺价惜售;

2、储备肉收储提振猪价;

3、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出现猪肉囤积热潮;

4、进口猪肉量大幅下降;

5、生猪出栏体重明显下降。

随着五一期的结束,大家陆续返回家中准备上班,五一消费利好即将过去,生猪价格发生反转,从此前的大幅上涨变成了多地下跌。

5月4日猪价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继续上涨,但华中、华南、西南和华东大部分地区开始下跌,随着猪价的再一次下跌,市场上传出“猪价涨到头”的声音。

对此观点笔者并不赞同,目前生猪产能依然处于高位不,猪肉消费不利也不,但最近半年的时间国内的母猪存栏量基本都处于下跌状态,进入下半年去产能调整完毕,生猪产能势必会明显下降,再考虑到下半年猪肉消费的增长,生猪价格将会进入上涨状态。

业内专家也普遍表示,下半年猪价有可能破8迎9,具体让我们拭目以待。

高蛋价“退潮”,但不会大降

随着上海物资供应的稳定,北京和广东地区家庭囤货的结束,鸡蛋需求进入一个短时低谷期,由于疫情导致的高蛋价正在加速“退潮”。

据了解,国内三大销区,除了上海外,北京和广东已经连续多日出现终端走货偏慢的情况。

这一方面是因为面对高价,蛋商拿货谨慎。

另一方面是因为此前蛋商囤货积极,目前主要以消化库存为主。

当然,同终端消费者囤积鸡蛋的热潮退去也有很大的关系。

5月4日的鸡蛋价格除了个别地区,多数地区已经跌破5元,北京下跌0.31-0.33元,主流价格在4.91-4.96元。

东北黑龙江和辽宁下降0.1-0.33元,执行价格为4.53-4.8元。

河北下降0.2-0.34元,河南下降0.05-0.1元,执行价格分别是4.6-4.84元和4.72-4.85元。

山东下降0.13-0.18元,执行价4.75-4.95元。

安徽、湖北、湖南下降0.05-0.1元,执行价在4.8-5.16元。

鸡蛋价格虽然全面下跌,但笔者认为市场并不存在大降的基础,受此前去产能的影响,目前国内蛋鸡养殖量偏低,各级库存量也不高。

而后续随着疫情的稳定,不论是企业需求还是终端消费者的需求都会迎来好转,尤其是家庭日常消费还将会因为猪价上涨,牛肉、羊肉价格又太贵而迎来反弹。

粮价普降,短时间仍以下跌为主

随着新一季小麦上市时间的临近,最近两天小麦和玉米两大主粮的价格都明显下降。

玉米的执行价下降8-10元/吨,小麦下降1-2分。

小麦价格下降主要是因为各级贸易商、面粉企业都在等待新麦的上市,对陈麦购积极性并不高,近期的天气虽有变化,但对小麦的产量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小麦将会迎来大丰收,贸易商和企业就更不急着补充库存了。

玉米价格的下降则是因为近期不少贸易商为了腾库收购新麦而出掉了玉米,使得市场玉米流通量增加,但是终端需求方面,不论是深加工企业还是饲料企业,需求都不高,短时间进入市场的玉米无法快速消化,致使玉米积压价格走跌。

但粮价的下跌只是暂时的,新麦上市后,贸易商、企业将会抢粮,农民则会因为看好后市而惜售,价格将会被再次炒高。

小麦价格涨了,玉米价格也就能稳住了,机构预测玉米价格进入7、8月份之后,会随着“青黄不接期”的到来而再一次上涨。

油价上涨预期有变

目前国际原油供应紧张的问题并没有有效解决,甚至还出现了部分国家因为能源供应紧张,电价暴涨的情况。

业内普遍预测今年的原油价格会持续处于高位,最新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连续5个月上涨了。

不过好消息是,原油价格的涨幅明显收紧,4月份美、布原油涨幅分别为1.3%和4.4%,这也是今年以来涨幅最小的一个月,受此影响,本周一国际油价“开门跌”,跌幅最大时一度超过3%,布伦特原油价格也来到了103美元/桶。

按照价格价格,国内调价金额将会清零,油价上涨预期将会消失,不过本轮油价的调整时间是5月16日,到底涨还是跌还得看后续的价格变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